月经失调是以月经周期、出血量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出血量异常
与内分泌紊乱、情绪紧张、营养不良、器质性病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定义
月经失调,又称月经不调,是一种子宫周期出血异常,是指由于各种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所致的以月经周期紊乱或出血量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月经失调具体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的缩短、延长,甚至出现闭经的情况,或者表现为出血量的过多或过少等。
致病原因
引起月经失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各种疾病因素或非疾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失调。
疾病因素
妇科炎性疾病:如
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由于炎症存在,影响卵巢、子宫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月经失调。
占位性病变:如
葡萄胎、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或者
卵巢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卵巢功能进而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异常。
非疾病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月经失调。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嗜好烟酒、长期熬夜、过度节食、药物滥用等,也可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月经失调。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与月经失调的发病相关,可能是月经失调发生的高危因素。
药物滥用:如滥用避孕药等。
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
主要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超过35天。
月经频发:月经周期少于21天。
闭经: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或按原来的月经周期计算停经超过3个周期。
经期出血量异常
经量过多:经量明显增多,出血量大于80mL。
经量过少:经量明显减少,出血量小于5mL。
其他症状
若出血量过多,可能会引起腹部疼痛,腰酸无力等。
并发症
贫血
如果长期经期出血量多,可能会引发
失血性贫血。如果贫血严重,可表现为面色发白、头晕、乏力等。若出血量过多,还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不孕
如果长期不治疗,激素分泌异常,出现
排卵障碍或者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功能,可能会影响精卵结合、受精卵着床等,导致不孕。
就医科室
妇科
如果出现月经失调的相关症状,或者伴随有贫血、痛经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妇科就医。
内分泌科
如果是由于原发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等所引起的月经失调,应前往内分泌科及时就医,治疗原发疾病,缓解月经失调症状。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保持其清洁干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平常月经是否规律?多久来一次月经?月经持续多久?
月经量多不多?颜色、气味、性状等有没有异常?
有没有痛经、头晕、乏力等情况?
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第一次来月经是什么年龄?有无痛经等异常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妇科超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精神紧张等情况。
既往有滥用药物的情况,如避孕药。
临床表现
症状
女性有月经周期紊乱如经期缩短、延长或者闭经,或者有经期出血量异常如经量过多或经量过少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目的:可观察患者红细胞、
血红蛋白情况,判断是否有贫血。也可通过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从而进行原发病治疗。
检查意义:血红蛋白(Hb)<110g/L可诊断为贫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性激素六项检查
检查目的: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
检查意义:激素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月经情况,确定有无排卵及排卵时间等。
注意事项:在月经来潮的3~5天进行检查,尽量空腹。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检查目的:通过尿或血hCG测定判断是否存在妊娠。
检查意义:hCG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妊娠。
注意事项:hCG测定前三天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
超声检查
检查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以明确有无宫腔占位性病变及其他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注意事项:尽量避开月经期检查。
鉴别诊断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或甲亢等
相似点:都可能会引起贫血症状或者内分泌紊乱。
不同点:血液病还可有出血、淋巴结和
肝脾肿大等表现。甲亢还可表现为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下降等。而月经失调则是以月经周期、经量异常为主要表现。
鉴别要点:可通过症状、体征鉴别,也可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超声等辅助检查鉴别,全身性疾病可有相应指标异常。
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
相似点:都可能引起经期紊乱、经量异常的症状。
不同点:异常妊娠或产科相关疾病如流产、
异位妊娠、
葡萄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等,异位妊娠可出现腹部包块,而月经失调没有。
鉴别要点:可通过尿或血hCG测定判断是否存在妊娠,也可通过超声检查或
腹腔镜检查等判断是否存在异位妊娠。
药物或避孕环使用不当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相似点:都可引起月经周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不同点:这种情况一般由药物或避孕环使用不当引起,而月经失调则可能是多种原因如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等原因所引起的。
鉴别要点:主要通过用药史,是否使用过避孕环加以鉴别,除此之外还可通过
腹部超声检测出是否有避孕环。
治疗目的: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可辅助心理疗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孕激素
具有止血的作用,也可用于调整月经周期,巩固疗效,避免复发。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各年龄段的患者。
注意事项:地屈孕酮的禁忌症有对本品成分过敏者、已知或疑有孕激素依赖性肿瘤、已知或已有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黄体酮的禁忌症有严重
肝损伤患者禁用,阴道急性炎症及出血时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雌激素
大剂量应用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止血。
注意事项:已知或可疑乳腺癌患者禁用,严格遵医嘱用药。
口服避孕药
可以很好的控制月经周期,尤其适合有避孕需求的患者。
一般在止血治疗后周期服药3个周期,也可结合具体病情延缓使用周期。
对于生育期、有长期避孕需求、无避孕药禁忌证的患者可长期使用。
促排卵药物
常用的促排卵药物有
氯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促性腺素等。
主要用于生育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尤其是不孕患者。
处于青春期的患者不应该采用促排卵药物来控制月经周期。
手术治疗
刮宫术
既可用于迅速止血,又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于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情况,排除恶性病变。
主要适用于大量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需要立即止血或需要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的患者。
处于绝经期及病程长的生育期患者首选刮宫术;对于无性生活史的青少年,除可疑
子宫内膜癌,否则不考虑刮宫术。
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失调
肌瘤剔除术主要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但术后有残留或复发的可能。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子宫肌瘤要注意排除是否合并子宫内膜癌。
心理治疗
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的患者,还应结合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调节内分泌功能,缓解月经失调的症状。
也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教育培训,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治愈情况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如孕激素治疗、原发病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缓解月经失调的症状或者治愈。
危害性
如果未经治疗可能会引起闭经,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不孕。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均衡,注意蔬菜、主食、肉、蛋、奶、水果、谷物等食物均衡摄入。体脂过低的女性注意增加热量摄入。
可适当多吃些含铁的食物。
生活管理
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洗,避免感染。
勤换内衣、内裤,选择舒适、安全、宽松的衣物。
贴身衣物、毛巾等要注意清洁消毒,不与他人合用。
心理支持
对于长期存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调节内分泌,缓解月经失调症状。
患者家属也可学习相关心理治疗方法,以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收到来自家人、朋友等提供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
经期期间还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子宫内膜受到刺激,从而减轻痛经等症状。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需要适度增加锻炼,通过科学运动的方式减轻体重,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预防
对于月经失调的预防,主要是根据其病因针对性预防,从而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病情况。
定期检查
女性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如1~2年或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从而尽早发现身体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调整饮食结构
规律饮食,避免过度节食,以免影响胃肠功能。
均衡膳食,可以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改善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戒掉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
日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要注意控制体重。
治疗原发疾病
如果存在有妇科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从而减轻原发病所引起的月经失调症状。
对于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需要积极治疗,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避免引起由性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的月经失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