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经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禁服,阴虚有热的出血患者禁服
中药介绍
炮姜为
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取自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等。
主要药性
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
产地选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炮制加工。
以表面鼓起、棕褐色、内部色棕黄、质疏松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储存方法
贮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本草蒙筌》:“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
《本草正》:“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得配本草》:“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治疗功效
温经止痛,温中散寒。
主治病证
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作用分析
温经止痛
炮姜性热,主要归属于脾经,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尤其擅长止血。
适用于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表现为吐血、流鼻血、便血、崩漏等。
温中散寒
炮姜性热,能温暖中焦、振奋脾阳、温中散寒,具有温中止痛(通过温暖脾胃来缓解疼痛)、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中焦受寒,或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及腹部冷痛喜温、呕吐泻痢、口淡不渴、舌淡苔白,以及脉搏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且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等。
还能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小腹疼痛等。
临床应用
虚寒出血
腹痛吐泻
治寒性腹泻,可与山楂炭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炮姜具有缩短出血和
凝血时间,抑制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炮姜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炮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先将净河砂放到炒制容器内,用大火炒热,再加入
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常见配伍
炮姜配蒲黄
炮姜辛热,擅长温经止血;
蒲黄具有收敛止血、行血的功效。
两药配伍,温经止血作用增强,且无止血留瘀的弊端,适用于脾胃虚寒、失于固摄引起的吐血、便血。
组成方剂
甘草炮姜汤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用于大量吐血、流鼻血,且有寒冷症状的患者。
乌附椒姜汤
功能与主治:温阳散寒,止痛。用于寒痹(寒邪偏重的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疼势较剧、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
二姜丸
药物组成:良姜、炮姜。
功能与主治:温经散寒,止痛。用于心脾疼痛,及一切冷物所伤。
制成中成药
固本益肠片
功能与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身体发凉四肢寒冷、舌淡苔白、脉象松软无力;
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的患者。
小儿暖脐膏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用于小儿胎寒、肚腹疼痛、腹内肿块、疝气偏坠、虚寒泻痢、胃寒腹胀。
橘核疝气丸
药物组成:川楝子、小茴香、延胡索、炮姜、橘核、荔枝核、附子(制)、肉桂、
泽泻、木香、
胡芦巴、
苍术、吴茱萸。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大、阴囊潮湿
桂附理中丸
药物组成:肉桂、附片、党参、炮姜、白术(炒)、甘草(炙)。
功能与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及腹部冷痛、呕吐泄泻、四肢逆冷。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炮姜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炮姜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炮姜孕妇禁服,阴虚有热的出血患者禁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禁服。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炮姜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阴虚有热的出血患者禁服。
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炮姜、干姜与生姜
三药来源相同,都能温中散寒,用于中焦寒证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
炮姜不如
干姜辛燥,温里的功效也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尤其擅长温经止血,多用于虚寒性出血。
干姜擅长温中散寒,尤其擅长治疗外寒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及腹部冷痛;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通过温煦肺脏来促进停聚的水液运行),用于亡阳证及寒饮喘咳。
生姜擅长解表散寒、温肺止咳,多用于风寒感冒、肺寒咳嗽轻证;又擅长温中止呕,擅长治疗呕吐,尤其适用于胃寒呕吐;还能解鱼蟹中毒。
炮姜与艾叶
二者都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用于虚寒性出血及寒凝引起的各种痛证。
但炮姜主要作用于中焦,多用于内科吐血、便血,以及中寒腹痛、呕吐、腹泻。
艾叶主要作用于下焦,多用于妇科崩漏、经寒不正常、小腹冷痛、宫寒不孕。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