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宣肺透疹,利咽;牛蒡根散风热,消肿毒;牛蒡茎叶祛风清热,消肿解毒
牛蒡是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其中,牛蒡子和牛蒡根还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气虚大便稀者慎用牛蒡子;有牛蒡子、牛蒡根、牛蒡茎叶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牛蒡子
牛蒡子(Great Burdock Achene)取自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风疹等。
牛蒡根
牛蒡根(Burdock Root)取自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根。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等。
牛蒡茎叶
牛蒡茎叶(Burdock Stem and Leaf)取自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茎和叶。
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心烦口干,咽喉肿痛等。
主要药性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牛蒡根味苦、微甘,性凉。归肺、心经。
牛蒡茎叶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胃经。
产地选材
牛蒡子
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牛蒡根
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等地。
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晒干。
牛蒡茎叶
产于河北、新疆等地。
6~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状特征
牛蒡子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
表面呈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果皮较硬,富含油性。
气味微弱。味苦,有轻微的辛味,而且稍有麻舌感。
炒牛蒡子
炒牛蒡子是牛蒡子的炮制品。
本品形如牛蒡子,略鼓起。色泽加深,呈深灰色,微有光泽和香气。
牛蒡根
本品呈纺锤形,具有肉质,形态直立。皮部呈黑褐色,有皱纹,内部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有黏性。
牛蒡茎叶
本品呈大小长短不一的宽丝状。上面呈绿色或暗绿色,下面密集覆盖灰白色短绒毛。
储存方法
牛蒡子放置干燥容器内,密闭,干燥处。防蛀。
牛蒡根放置阴凉干燥处。
牛蒡茎叶放置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药性论》:“(牛蒡子)除诸风……利腰脚……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名医别录》:“(牛蒡根)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
《药性论》:“(牛蒡)茎叶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习习如虫行风。。
治疗功效
牛蒡根:散风热,消肿毒。
牛蒡茎叶:祛风清热,消肿解毒。
主治病证
牛蒡子: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牛蒡根: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热毒面肿,咽喉肿痛,齿龈肿痛,风湿痹痛,癥瘕积块,痈疖恶疮,痔疮脱肛等。
牛蒡茎叶: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心烦口干,咽喉肿痛,痈肿,皮肤风痒。
作用分析
牛蒡子
疏散风热
牛蒡子味辛,能宣散邪气;味苦性寒,能清热;入肺经,能疏散风热。虽然发散的药力不及薄荷等药,但本品更擅长宣通肺气,祛痰,清利咽喉。
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
咳痰不顺畅。
宣肺透疹
牛蒡子能够清泄并向外透散邪气,既可疏散风热,又可使疹毒向外透发。
能够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顺畅;还可治疗风疹、湿疹等,具有疏散风邪,止痒的作用。
解毒利咽
牛蒡子还擅长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能用于治疗热毒邪气引发的咽喉疼痛、痄腮、痈肿疮毒等。
本品药性滑利,还有滑肠通便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上述热毒引发的病症兼有便秘者。
牛蒡根
散风热
牛蒡根味苦,性凉,主要入肺经,可以疏散侵袭肌表的外邪,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咳嗽等。
消肿毒
牛蒡根味苦,具有清热的作用,还可以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治疗热毒等引起的面部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痈疽疖肿,恶疮,痔疮脱肛等。
本品可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筋脉麻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等。
本品还可以消散结块,用于治疗癥瘕积块,症见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伴有胀痛的感觉。
牛蒡茎叶
祛风清热
牛蒡茎叶味苦,性凉,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的头痛,心烦口干,咽喉肿痛,皮肤风痒等。
消肿解毒
本品还有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类痈肿,比如乳痈(即乳房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
急性乳腺炎,症见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等。
临床应用
牛蒡子
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等,常配伍
金银花、
连翘、薄荷、
桔梗等。
治风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咳痰不顺畅,可配伍桑叶、桔梗、
前胡等。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治麻疹初起,出疹不顺畅,或透疹后再次出疹,可配伍薄荷、
蝉蜕、柽柳、
葛根、
荆芥等。
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可配伍荆芥、蝉蜕、
苍术、
防风、生地黄等。
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痄腮,丹毒
治风热、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表面红肿热痛,兼有便秘者,可配伍栀子、连翘、薄荷、
大黄、
芒硝等。
治热毒引起的痄腮(即
流行性腮腺炎),喉痹(相当于急慢性咽炎)等,可配伍
玄参、
黄芩、黄连、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治乳痈肿痛,乳汁排出不畅者,可配伍金银花、栀子、瓜蒌等。
治风热之邪引起的咽喉肿痛,可配伍蝉蜕、薄荷等。
治体内火热邪毒旺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可配伍板蓝根、
山豆根等。
牛蒡根
时气余热不退
治外感时气(与四季气候有关的病邪,相当于季节性流行疾病),症见发热,余热不退,烦躁口渴,四肢无力,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可单用牛蒡根绞取汁液服用。
邪热攻心
治邪热攻心,症见烦躁,精神恍惚,可单用牛蒡根捣汁,饭后服用。
头面肿痛
治感受热毒、风邪引起的手足、头面红肿,触摸疼痛,可单用牛蒡根洗净研烂,用酒熬成膏状,摊在纸上,贴敷于肿痛处。
小儿咽肿
治小儿咽喉肿痛,可单用牛蒡根捣汁服用,小口慢慢咽下。
牙龈肿痛
治热毒、风邪向上攻冲头面部引起的牙龈肿痛难忍,可单用牛蒡根捣汁,与盐花一起放入银器中熬成膏,使用时涂抹于牙龈处。
项下瘿病
治项下瘿病,症见颈前喉结两旁出现肿块,相当于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瘤等
甲状腺疾病,可单用牛蒡根煎汁服用,或研末,做成蜜丸服用。
老人风湿久痹
治老年人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肢体筋骨麻木,拘谨疼痛,活动障碍,且长久未愈,可用牛蒡根配伍生地黄、大豆,在酒中浸泡后服用。
疮肿
治疮疡肿痛,可单用牛蒡根洗净,煮烂,再与米一起煮粥食用。
牛蒡茎叶
头风,脑掣痛
治头风,以及头部抽掣跳痛不止者,可用牛蒡茎叶捣取浓汁,配伍无灰酒、盐花,煎煮成黏稠的膏剂,用以按摩痛处。
喉痹
治喉痹,症见咽部红肿疼痛,或咽干,有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困难甚至无法饮水,可用生牛蒡茎叶,涂于喉部。
小便不通
治小便不通,脐腹部拘紧疼痛,可用牛蒡茎叶汁、生地黄汁、蜂蜜,加水煎煮,再调入
滑石末服用。
急性乳腺炎
治急性乳腺炎,可用适量新鲜的牛蒡叶,捣烂外敷患处。
横痃
治横痃,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可用牛蒡叶捣成汁外涂于患处;或用新鲜的牛蒡叶煎汤服用。
疖肿
治疖肿,可用新鲜的牛蒡叶,与研成细末的芒硝混合,调匀成糊状,摊敷于患处。
白屑
治白屑,即以头皮脱白屑为主的疾病,相当于干性
脂溢性皮炎,可用牛蒡茎叶捣烂绞取汁液,随后熬煮至稍浓稠,睡前涂于头部,晨起后再用皂荚汤清洗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牛蒡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降血糖、解热、利尿、镇静、镇痛等药理作用。
牛蒡根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抑菌、保肝、抗突变、免疫调节、抗炎、抗真菌等药理作用。
牛蒡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牛蒡子
牛蒡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入煎剂宜打碎。
本品多炒用,可降低其寒性,使苦寒、滑肠的药性稍减弱。
外用适量,可煎水含漱。
牛蒡根
牛蒡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5克。
本品还可以捣成汁饮用,或研末,或以酒浸泡之后服用。
外用适量,可以捣碎外敷;或熬膏涂抹;或煎水外洗患处。
牛蒡茎叶
牛蒡茎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0~15克。鲜品用量加倍。
本品还可以捣成汁内服;或捣烂,绞取汁液,熬膏外用于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牛蒡子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牛蒡子:取干净的牛蒡子,放在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略微鼓起,微有香气,断面呈浅黄色。用时捣碎。
牛蒡根
去除杂质,洗净,以定量的水或者其他溶液浸润药材,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直至药材完全吸收水分,切成厚片,晒干。
牛蒡茎叶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喷淋定量的水或其他溶液,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切宽丝,干燥。
常见配伍
牛蒡子配桔梗
牛蒡子擅长疏散风热,宣通肺气,清利咽喉;
桔梗擅长宣通肺气,利咽开音,祛痰止咳。
二者配伍,共同发挥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
咳痰不顺畅等。
牛蒡子配连翘
牛蒡子能够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连翘擅长清热解毒,消除痈肿,疏散结块,疏散风热。
二者配伍,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疡等。
牛蒡子配白芷
二者配伍,能增强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痈肿痛,或脓已成但尚未破溃等。
组成方剂
因牛蒡根、牛蒡茎叶组成的方剂较少,故以下以牛蒡子为例进行相关方剂介绍。
银翘散
功能与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温病初起,表现为发热,微微怕冷,无汗,或汗出不顺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
消风散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邪,祛除湿邪,清热养血。适用于治疗风疹、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疹子遍身呈片状、斑点状分布,抓破后渗水等。
普济消毒饮
药物组成:牛蒡子、
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
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
马勃、薄荷、
僵蚕、
升麻。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适用于治疗大头瘟,表现为发热怕冷,头面红肿热痛,眼睛睁不开,咽喉不适,舌燥口渴等。
制成中成药
因牛蒡根、牛蒡茎叶组成的中成药较少,故以下以牛蒡子为例进行相关中成药介绍。
羚羊感冒胶囊(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怕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等。
小儿清咽颗粒
药物组成:炒牛蒡子、玄参、蒲公英、连翘、薄荷、蝉蜕、板蓝根、
青黛、
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解毒利咽。适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等。
清肺消炎丸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治疗痰热阻滞肺部,症见咳嗽气喘,胸部及胁肋部胀痛,咳吐黄稠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肺部感染的患者,见上述证候亦可选择本药进行治疗。
药膳食疗
红眼病,见风流泪,眼屎多、黄稠,白眼球发红肿胀
牛蒡子略炒成焦黄色,研细末,与菊花装入纱布袋中,开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用。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灼热疼痛
牛蒡子200克,用小火炒至微鼓起,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研成细末。
每次服用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次。
外感风热,发热怕风,胸胁胀痛,烦躁不安
薏苡仁30克,葱白4茎,豆豉10克,牛蒡根(切)30克,薄荷6克。
先将葱白、豆豉、牛蒡根、薄荷放入砂锅,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汤液待用;再将薏苡仁倒入砂锅,加水煮粥,粥熟时,兑入药液搅匀即可食用。
邪伤肺卫引起的水痘、痄腮
取牛蒡根榨汁约50毫升,粳米50克。
用粳米煮粥,即将煮熟时放入牛蒡根汁,搅匀即可。空腹时趁温热服用,每日服用1~2次。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牛蒡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牛蒡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本品应按照医生叮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牛蒡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目前,暂无权威资料证实使用牛蒡子、牛蒡根、牛蒡茎叶会引起明确的不良反应,如需用药,建议先咨询医生,不宜擅自使用。
鉴别用药
牛蒡子与炒牛蒡子
炒牛蒡子是牛蒡子的炮制品。
牛蒡子生用寒性较强,擅长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多用于治疗风温初起,热毒太盛导致的痄腮丹毒、痈肿疮疡等。
经过炮制后的炒牛蒡子寒性减轻,能避免伤及脾胃之气,而且气味香,宣散作用更强,擅长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多用于治疗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嗽等。
牛蒡子与薄荷
两者均属于辛凉解表药,均有疏散风热、通利咽喉、透发疹子的功效,常合用治疗外感风热表证、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咽喉肿痛等。
牛蒡子性味苦寒,主入肺、胃经,清热解毒疗效较强,可用于治疗热毒壅滞于头面、颈项导致的诸多病证,如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等;还可通行二便,可用于治疗体内热毒积聚,兼有大便干结者。
薄荷性味辛凉,主入肺、肝经,除了能宣透肺经风热之邪,还能宣散肝经风热,可治疗肝经风热向上攻冲头目引起的头痛、眼睛发红等;薄荷还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治疗肝气郁滞,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