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牛舌草药性湿热,味微甘酸。
牛舌草的化学成分包括皂苷、黄酮、氨基酸、生物碱、植物甾醇、挥发油、糖类等。其中,皂苷和黄酮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用途
牛舌草具有爽身悦志、增强支配器官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强化自然力、通便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牛舌草具有抗氧化、抗心肌损伤等作用。
牛舌草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神志不安、反应迟钝、头痛、大便秘结等。
牛舌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牛舌草的功效为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杀虫止痒。
牛舌草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临床常用配伍有:治热性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牛舌草,水煎,与赤石脂同服;治咳嗽胸痛:牛舌草,冰糖,水煎服;治各种结石,面色不佳:牛舌草,赤石脂,砂糖,煎成糖浆内服。
牛舌草的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外用:适量,捣敷。
中药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擅自用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牛舌草的功能与主治
牛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杀虫,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乳痈(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疮疡肿毒(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疥癣(疥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等病症。
牛舌草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禁用。
牛舌草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暂不明确,服用期间注意不要吃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若需使用牛舌草,应由专业的中医生辨证指导使用,切忌自行购买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用药
牛舌草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6~12克。
外用时,取适量牛舌草研成细粉,撒敷于患处,可治疗
小儿口腔溃疡。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牛舌草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牛舌草。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牛舌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牛舌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牛舌草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酒类等,可能会影响牛舌草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牛舌草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牛舌草有毒性作用,也未见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牛舌草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牛舌草,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功效对比
牛舌草是
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干燥的全草,
牛膝是苋科植物牛膝干燥的根。两者都可用于治疗头痛,但主要功效并不相同。
牛舌草有爽身悦志、增强支配器官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强化自然力、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神志不安、反应迟钝、大便秘结等。
牛膝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经、闭经、筋骨无力、腰膝酸痛、水肿、淋证、眩晕、牙痛、吐血、衄血等。
用药误区
误区:牛舌草就是牛舌癀。
牛舌草与牛舌癀来源不同。牛舌草来源于紫草科植物意大利牛舌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牛舌癀来源于
马鞭草科植物
枇杷叶紫珠的根或茎、叶。
牛舌草与牛舌癀功效不同。牛舌草具有爽身悦志,增强支配器官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强化自然力,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神志不安等症。牛舌癀根、茎具有祛风除湿,治疗关节炎,水肿,跌打损伤;叶具有止血解毒,治疗胃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伤出血,冻疮,蛇伤等。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如何选购
牛舌草多产自甘肃、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国外主要产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北非、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牛舌草具有如下特征:
牛舌草大多不完整。茎一般为淡绿色,多折断,长短不一,有棱,表面有纵向皱纹、白色的硬刺和刺脱落后微微凸起的白色刺痕,质地坚脆,断面多中空,为黄白色。
叶子大多已经破碎,皱缩或卷曲;叶片上表面为黄绿色,下表面为淡黄绿色,带有灰白色,两面都有许多白色的硬刺,或者刺脱落后形成的白色斑痕。
叶柄多扭曲,为
三棱形,叶柄上可见白刺和刺痕,叶脉两边常常向上表面卷曲,叶片比较厚,完整的叶片先端钝圆,边缘平整,和牛舌相似。牛舌草有微微的香味,品尝时味道淡,有黏性。
存放于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复方高滋斑片:有强心健脑、安神、通脉的功效,可以治疗异常黑胆质性心悸、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爱维心口服液:具有通络行血、强心醒脑、强健支配器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悸心慌、心胸疼痛、心律不齐、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
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具有增强支配器官的功能、健胃爽神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心悸、心胸作痛、视弱、胃虚、神经衰弱。
炎消迪娜儿糖浆:有利尿、消肿、降热、止痛的作用,能治疗各种肝炎、
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