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祛寒温中、行气止痛、燥湿健胃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热证患者忌服
中药介绍
木姜子(Pungent Litse Fruit)取自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清香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寒邪客胃引起的胃脘部、腹部疼痛,寒客胞宫引起的痛经,暑湿秽浊邪气郁遏脾胃引起的呕吐、腹泻。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脾、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8~9月采收,晒干。
性状特征
果实呈类圆球形。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
瘢痕,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的果柄。
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黄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储存方法
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重庆草药》:“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治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
《甘肃中草药手册》:“主治胸腹账满,消化不良,水泻腹痛。”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行气,健脾利湿。主治中暑吐泻。。
治疗功效
祛寒温中,行气止痛,燥湿健胃。
主治病证
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
作用分析
祛寒温中,行气止痛
木姜子性温,可以祛外寒、温散里寒,还能行气止痛,用于治疗寒邪客胃引起的胃脘部、腹部疼痛,寒客胞宫引起的痛经,寒凝肝脉出现的疝痛。
还能用于治疗食滞胃脘出现的胃脘部胀满。
燥湿健胃
木姜子味苦燥湿,还可以健胃,用于治疗暑湿秽浊邪气郁遏中焦,脾胃升降失常,邪气犯胃导致的呕吐、水湿下迫导致的腹泻。
临床应用
中暑腹痛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木姜子具有平喘、抗心律失常、抗真菌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木姜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木姜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
研粉内服时每次1~1.5克;外用时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制成中成药
木姜子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目前较少应用于中成药中。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木姜子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热证患者忌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热证患者忌服。
有木姜子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木姜子与大果木姜子
二者均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胃痛、腹痛。
但木姜子还可以燥湿健胃,用于治疗暑湿秽浊邪气郁遏中焦引起的呕吐、腹泻。
大果木姜子入心经,还可以用于治疗气滞心胸引起的胸部闷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