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结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梅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梅花(Plum Flower)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片,可用于治疗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类似于
咽部异感症)等。
主要药性
味微酸,性平。归肝、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江苏、浙江。
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以完整、含苞未放、气清香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类球形,直径3~6毫米,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
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子房密被细柔毛。
质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储存方法
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饮片新参》:“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治疗功效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主治病证
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
作用分析
疏肝和中
梅花味微酸,性平,入肝、胃经,有疏肝和中的作用,适用于肝气淤滞、肝胃不和导致的肝胃气痛、郁闷心烦等。
化痰散结
梅花有化痰散结的作用,可以用于痰气凝结所致的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颈部结核累累如串珠状,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等症状。
临床应用
肝胃气痛,郁闷心烦
治疗肝胃部邪气郁滞,胁肋部胀痛、郁闷心烦、胃部和腹部痞满、爱打嗝、不想吃饭等症,可与柴胡、
佛手、
香附等配伍。
梅核气
治疗痰和气共同郁结导致的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可与
半夏、
厚朴、
茯苓等同用。
瘰疬疮毒
治疗颈部结核累累如串珠状、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皮肤感染化脓性疾病,可与
连翘、
夏枯草、
玄参等配伍。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梅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梅花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梅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5克。
入丸、散;外用:鲜品,敷贴。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原药材非药用部分及杂质,选取药用部分,并达到净药材质量标准。
常见配伍
梅花配玫瑰花
梅花味微酸,性平,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两药均性平力缓,气味芳香疏理,配伍后,增强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肝胃气滞导致的疼痛。
组成方剂
千里梅花丸
功能与主治:生津止渴。适用于夏日长途,津少口渴。
制成中成药
绿萼点舌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皮肤感染化脓性疾病初起,咽喉、龈、舌肿痛。
药膳食疗
疏肝解郁
粳米100克,白梅花、白菊花各5克。
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白梅花、白菊花各5克洗净,粥将熟时加入,稍煮即可。可作餐食,每日1次。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鸡蛋1个,绿萼梅7朵。
鸡蛋一端穿孔,放入绿萼梅,封口,置饭上蒸熟,去花食蛋。每天吃1个,7日为1个疗程。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梅花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梅花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梅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梅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梅花与娑罗子
两者均能疏肝理气和胃,皆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导致的胁肋、胃部、腹部胀痛,不思饮食等。
梅花疏肝悦脾,理气化痰,可用于治疗痰气交阻导致的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娑罗子更擅长宽中和胃,肝胃不和的人多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