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体表有邪者禁用
中药介绍
麻黄根(Ephedra Root)取自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可被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疗自汗、盗汗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干燥。切厚片。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根茎具有节,表面可见有横长突起的皮孔。
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射线放射状,有的中部有髓。
气微,味微苦。
以横生根和垂直根者为佳。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止汗,夏月杂粉扑之。”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风湿、伤风……之诸证自汗,皆可随证加而用之。
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
《本草正义》:“是故根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
治疗功效
固表止汗。
主治病证
自汗,盗汗。
作用分析
固表止汗
麻黄根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收敛肺气,在肌肉体表发挥药效,特别擅长治疗自汗、盗汗等疾病。
临床应用
自汗
治疗其他各种虚汗疾病,可与牡蛎一起研成细末外用。
盗汗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麻黄根生物碱具有抑制发汗、扩张末梢血管、收缩肠管、子宫平滑肌的药理作用,另外麻黄根
甲醇提取物具有降低血压,而
麻黄素具有升压的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麻黄根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麻黄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可入丸、散,外用时适量,研成粉末调敷。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炮制方法
净制,干燥。
常见配伍
麻黄根配黄芪
麻黄根味甘、涩,性平,擅长固护肌表,并遏制汗液外出;
黄芪味甘性温,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补药,擅长补益肺气和脾气,也可以固护肌表,充实人体在表抵御外邪的卫气。
两药配伍,麻黄根既可以帮助黄芪发挥止汗的功效,又可以引导黄芪到达肌肉体表,增强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疗体质虚弱出现的自汗、盗汗的现象等。
麻黄根配煅龙骨
麻黄根味涩性平,入肺经,有固护肌肉体表,关闭毛孔,减少汗液外出的功效;
龙骨味甘、涩,入心、肝经,质地沉重,煅后入药,有收敛固涩的功效。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收敛固涩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身体功能不协调,气血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自汗、盗汗等;也可取二者研末,外扑用来止汗。
组成方剂
牡蛎散
功效与主治:敛阴止汗,益气固表。适用于体质虚弱引起的自汗、盗汗。
制成中成药
复芪止汗颗粒
功效与主治:益气,固表,敛汗。用于气虚肌表不固、多汗、倦怠、乏力。
药膳食疗
卫表不固证、气阴两虚证
麻黄根30克,牡蛎30克,
肉苁蓉30克,母鸡1只(约重10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先将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头、足,洗净与麻黄根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小而缓的火煮至鸡烂后,去鸡骨及药渣。加入洗净后的肉苁蓉、牡蛎再煮至熟,入食盐、味精调味即成。每周2~3次,食肉喝汤,早、晚佐餐服食。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麻黄根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麻黄根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表邪的患者禁用麻黄根,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麻黄根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有表邪的患者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麻黄根与麻黄
二者均取自
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不同的是,麻黄根用的是上述植物的根,麻黄用的是上述植物的茎。
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入心、肺经,有敛汗固表的功效,擅长治疗气虚导致的自汗、盗汗,还可以治疗妇人产后虚汗等。
麻黄味辛、苦,性温,入肺及膀胱经,可打开肌肉体表,开通汗孔,发汗散寒解除体表的邪气,用来治疗风寒感冒,体表没有汗液的疾病。
麻黄还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邪气约束肌肉体表,肺气受到壅遏导致的气喘咳嗽以及以头面部为重的全身体表浮肿等证。
此外,麻黄还有散寒通滞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风寒邪气入侵身体引起的疼痛以及肌肉骨骼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等。
总之,麻黄药效擅长向外发散,而麻黄根药效擅长向内收敛固涩。所以用于需要发汗的疾病时,麻黄需要去掉根、节,而用于需要固表止汗的疾病时,切忌使用麻黄。
麻黄根与牡蛎
二药均有收敛止汗的功效。对于体虚多汗的病人,常一同使用,来增强止汗的作用。
麻黄根味甘、涩,性平,有固表止汗的功效,收敛肺气止汗作用较强,在临床止汗时常常应用;牡蛎味咸,性微寒,质地沉重,收敛阴阳,不使二者相合形成汗液。
牡蛎煅用后收涩的药性得到增强,更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夜晚汗出,醒后不再出汗的疾病,且可以用于治疗很多疾病,像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都可以用。
生牡蛎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来治疗阴液亏虚阳气偏亢引起的眩晕头痛、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耳鸣耳聋、手足蠕动
震颤症状,以及痰邪火邪郁结在一起出现的颈部皮下包块等病。
麻黄根与黄芪
二药都有止汗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白天汗出,增加活动量后出汗更加严重以及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异常出汗现象,睡醒后就会停止出汗的疾病。
麻黄根收敛肺气,固护肌表,有较强的止汗作用,专门止汗使用,作用单一。
黄芪味甘,微温,经常作为补药使用,能补益肺气、增强抵御外邪入侵机体的卫气,固护肌表,减少出汗,适用于白天汗出,增加活动量后出汗更加严重以及容易感受外邪侵袭和肺虚气喘咳嗽的疾病。
另外黄芪还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功效,用来治疗脾胃气虚和内脏位置相对下垂和气虚不能运化水液,而水液在体内停留引起的体表浮肿,尿液减少等病。
黄芪还有托疮生肌的功效,可以治疗疮疡顶部向下凹陷,或痈疡内有脓形成,不能向外溃散,整体表现为疮疡肿大,向外蔓延,有酸胀热痛感,或脓出后疮疡破口久不愈合等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