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鹿血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鹿血(Deer Blood)取自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血液。
用于治疗气虚不摄引起的咳血、呕血、肠风下血等。
主要药性
味咸、性温。归心、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江苏、四川、黑龙江、内蒙古、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宰鹿或锯鹿茸时取血,凉凝后,风干成紫棕色块片状即成。
性状特征
呈不规则的薄片状,紫黑色,有角质样光泽,质地坚实,酥脆,气腥,味甘、咸。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古籍记载
《千金方》:“生血,治痈肿。”
《新修本草》:“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
《日华子》:“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
治疗功效
补气益血。
主治病证
气虚不摄引起的咳血,呕血,肠风下血,妇女崩漏,带下,心悸,失眠,虚损腰痛,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作用分析
补气益血
鹿血能够大补身体虚损,还能补益精血,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
能用于治疗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引起的咳血、呕血、便血、妇女非正常行经期间阴道出血,以及气虚不能固摄封藏、阴液滑脱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增多。
还能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心慌、失眠等。
也可以治疗身体虚损引起的腰痛等。
鹿血既能补气又能益精血,有行血祛瘀的功效,还可以用于治疗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等。
临床应用
心悸失眠及各种疼痛
治心慌失眠及各种疼痛,使用鹿茸血。
流鼻血
治流鼻血,使用干鹿血。
风湿痹痛
治风湿痹痛,使用鹿茸血与
桂枝、
五加皮、制
川乌、松节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鹿血具有抗缺氧、抗疲劳、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补血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鹿血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鹿血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2~4克。
将鹿血炒枯研末,用白酒或黄酒一起服用,3~6克;或入丸、散。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宰鹿或锯鹿茸时取血,凉凝后,风干成紫棕色块片状即成。
制成中成药
益血生胶囊
功能与主治:健脾补肾,生血填精。用于治疗脾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面色无光泽、眩晕、气息短浅、身体疲倦乏力、腰膝酸软等;以及缺铁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
药膳食疗
寒凝心脉引起的胸痹
将乳香、茶叶共同研成细末,每次取3克,用沸水冲泡,加鹿血服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鹿血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有鹿血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本品,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鹿血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本品。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