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
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入药,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弱寒冷的患者慎用。有芦根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芦根(Reed Rhizome)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由于用药部位为芦苇的根部,因此被称为“芦根”。
用于治疗热病伤津所致的烦热口渴,肺热咳嗽所致的
咳痰黄稠,以及热淋涩痛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芦根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产地选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切成段。以色黄白、有光泽者为佳。
性状特征
鲜芦根
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为1~2厘米。表面为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
其节呈环状,有残根和芽痕。重量轻,质地韧,不易折断。切断面为黄白色,中空,壁厚为1~2毫米,有一些小孔排列成环。
气微,味甘。
芦根
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储存方法
干芦根放置在干燥处;鲜芦根埋在湿沙中。
古籍记载
《本草经疏》:“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
《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
《本经逢原》:“芦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治噎哕反胃,呕逆不下食。。
治疗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作用分析
清热泻火
芦根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热入气分(热邪已经进入到体内,但并不深入)的患者,多表现为
高热,汗出,心烦,口渴等症状。
生津止渴
芦根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胃中邪热损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多饮。
还可以用于治疗内热消渴证,患者多表现为体内发热(多是自觉发热,但体温并不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
除烦
芦根具有解除烦闷燥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损伤津液所致的烦躁闷热、口渴。
止呕
芦根具有止呕的作用,既能清热和胃止呕,又不至于滋腻、影响脾胃运化,是治疗胃热呕吐的重要药物之一。因此,常用于治疗胃热向上冲逆所致的呕吐。
利尿
芦根可以利尿,适用于
小便短赤、热淋涩痛的患者,多表现为小便量少,颜色深黄,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等症状。
此外,芦根味甘性寒,入肺经,擅长清透肺热,祛痰排脓,可以引导热邪从小便而出,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
咳痰黄稠,以及
肺脓肿引起的咳吐脓血。
临床应用
热病烦渴
治疗热病损伤津液所致的烦躁闷热、口渴(前期多有发热的症状),常与
麦冬、
天花粉等清热生津药物同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用,如五汁饮。
治风热感冒,表现为烦躁口渴,常与
金银花、桑叶、
连翘、薄荷等药物同用,可以避免风热邪气留恋不解。
胃热口渴、呕逆
治疗胃热损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多饮,常与天花粉、
知母等药物同用。
治疗胃热向上冲逆引起的呕吐(呕吐物多臭秽难闻),可单用本品,煎成浓汁频繁服用;或与竹叶、
竹茹、生姜等药物同用。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治疗肺热,以及痰热所致的咳嗽、咯痰黄稠,芦根常与
黄芩、瓜蒌、
浙贝母等药物同用。
治疗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等症状,芦根常与桑叶、
菊花、
苦杏仁等药物同用,如桑菊饮。
治疗肺脓肿所致的咳吐腥臭脓痰,常与鱼腥草、
薏苡仁、冬瓜仁等配伍。
热淋涩痛
治疗热淋,表现为尿道灼热、排尿疼痛不畅、小便短少、
尿色深黄,芦根常与
白茅根、
车前子、
木通等药物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芦根具有保肝、解热、镇痛、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血糖、抗氧化、抗草酸钙肾结石、升高肝糖原含量等药理作用。
芦根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芦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鲜品用量加倍(30~60克)。
本品也可以捣烂取汁服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鲜芦根
除去杂质,洗干净,切成段。
芦根
除去杂质,洗干净,切成段,然后干燥。
常见配伍
芦根配天花粉
两药配伍使用,清热生津的作用增强。适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导致的心烦口渴及消渴证,多表现为心烦、口渴,或者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芦根配薏苡仁
芦根有清透肺热,清热利尿的功效;
薏苡仁能够促进水液运行,祛除湿邪,清热排脓。
两药配伍使用,增强了清热消痈排脓的功效。适用于治疗
肺脓肿引起咳吐脓痰的患者。
芦根配白茅根
芦根擅长清除卫分、气分的邪热,长于清热生津,除烦利尿;
白茅根擅长清除血分的邪热,长于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两药配伍使用,增强了清肺胃热,除烦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热病伤津所致的烦躁闷热、口渴,肺热咳喘,胃热呕吐,以及小便短少、
尿色深黄、
排尿不畅、尿道灼热疼痛等。
组成方剂
五汁饮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治疗温病发热较重,肺胃津液受损,症见口中燥渴,咳唾白沫,黏滞不爽的患者。
芦根饮子
功能与主治:清泄胃热,平降向上冲逆的胃气,止呕。适用于治疗热病后期,症见呕吐反胃,干呕,吃不下东西的患者。
桑菊饮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治疗风温初起所致的咳嗽,身热不严重,口微渴,舌苔薄白,脉象浅表、较快的患者。
制成中成药
银翘伤风胶囊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所致的发热,怕冷,
高热口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清暑解毒颗粒
药物组成:
金银花、芦根、淡竹叶、滑石粉、薄荷、
夏枯草、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用于治疗暑热或高温作业中暑,症状表现为烦躁闷热,口渴,头晕乏力。
良园枇杷叶膏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肺气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热咳嗽,多表现为发热,咳嗽,痰黄,气促等。
芦根枇杷叶颗粒
药物组成:枇杷叶、芦根、紫菀、桔梗、陈皮、盐酸麻黄碱、杏仁水、甘草流浸膏、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定喘。用于治疗伤风咳嗽,支气管炎。
银柴合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咳嗽。
药膳食疗
温热病热盛伤津所致之口中燥渴、咳唾白沫、黏滞不爽
芦根100克,荸荠500克,麦门冬50克,梨1千克,藕500克。
梨去皮核,荸荠去皮,藕去节,与芦根、麦门冬切碎,用干净的纱布绞取汁,调和均匀后凉饮,也可以隔水炖,趁温热服用。
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胃热呕吐、呃逆、肺热咳嗽及肺痈病
芦根100~150克,竹茹15~20克,粳米60克,生姜2片。
先将芦根、竹茹一同煎煮,去掉渣留下汤汁,然后放入粳米煮粥,粥快熟的时候加入生姜,稍煮即可。
津伤燥热、口渴喜饮、呕吐酸苦、不思饮食、小便赤涩、大便干结
芦根(切)270克,青粟米135克。
将芦根放入砂罐,加适量的水,煎煮1小时,再下粟米。煎煮至粥成备用。
每日l剂,每次于空腹时饮用50~100毫升,分3次吃完。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芦根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芦根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芦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寒冷的患者慎用。
有芦根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芦根与苇茎
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都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通淋的功效。
但是芦根擅长生津止渴;苇茎擅长清透肺热。
目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用芦根代替。
芦根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做熬粥、炖汤、代茶饮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用鲜品,也可以炮制后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芦根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为15~30克(入煎剂),或用鲜品30~60克(入煎剂)。
或捣烂取汁服用,需适量。
芦根作为食物时,需要适量使用,可做熬粥、炖汤、代茶饮等。
药膳应用
粥类
芦根粥
材料:芦根30克(或鲜者100克),竹叶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芦根、竹叶洗干净切碎,煎煮取汁。用粳米煮粥,粥成兑入芦根竹叶汁和白糖,微煮即成。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汤类
芦根代茶饮
材料:鲜芦根40克,薄荷10克,白糖少许。
做法:芦根切碎,加入薄荷,用水500毫升,煎煮取汁,加白糖即成。
功效:清肺止咳,生津。
茶类
芦根茶
做法:将竹茹、竹茹切碎,放在保温瓶中,加藿香,以沸水适量冲泡即得。
功效:清火,平降向上冲逆的胃气,止呕。
相关食用制品
竹芦黄梨膏
材料:鲜竹叶100片,鲜芦根30枝,黄梨(去核、切碎)100个,荸荠(去皮,切碎)50个,
橘红100克,炼蜜适量。
做法:将以上材料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熬至梨溶,捞去残渣留汁,下炼蜜继续加热至稠膏状,即可装瓶饮用。
功效:清热泻火,养阴生津,润肺化痰。
营养成分
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铁、钾、镁、钛、钙、镁、钾等。
食用注意
脾胃虚弱寒冷的患者慎用。
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症见倦怠乏力、声音低微、怕冷喜暖、四肢冰凉等,应忌食或者少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