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是胎盘组织不同程度地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
产前无明显症状,分娩后表现为胎盘不能自行剥离,以及产时、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尚不明确
处理方法主要有阴道试产、剖宫产和子宫切除术
定义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
分类
依据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深度、以及是否侵入子宫毗邻器官可分为:
胎盘植入:胎盘绒毛深入子宫肌壁间。
穿透性胎盘植入:胎盘绒毛穿过子宫肌层到达或超过子宫浆膜面。
依据植入面积分为:
完全性胎盘植入。
部分性胎盘植入。
致病原因
胎盘植入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子宫内膜损伤如多产、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感染等。
胎盘附着部位异常如附着于子宫下段、子宫颈部及子宫角部。
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整形术等。
高危因素
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包含
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
子宫穿孔史、胎盘植入史、高龄妊娠等。
发病机制
妊娠时,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致使底蜕膜完全性或部分性缺失,胎盘与子宫壁异常附着,绒毛植入有缺陷的蜕膜基底层甚至子宫肌层。
主要症状
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分娩前较为少见。
分娩后主要表现为:胎盘娩出不完整;胎盘娩出后发现胎盘母体面不完整;胎儿娩出后超过30分钟,胎盘仍不能自行剥离。
并发症
严重产后出血、休克,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产褥期感染的风险增高。
就医科室
产科
由于胎盘植入一般在妊娠前期症状不明显,主要症状集中在分娩过程中,建议定期孕检,若查出异常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胎盘植入就医准备和一般分娩无明显差别,准备一些卫生方面的用品,例如产褥垫、腹带、换洗的衣服、新生儿的衣服和尿不湿等,带好相关证件即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阴道出血?
病史清单
之前是否有妊娠?妊娠几次?
之前分娩是否行剖宫产?
之前是否因妇科疾病做过手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B超、MRI。
诊断依据
病史
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较明确,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
子宫穿孔史、胎盘植入史、多次流产史等。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检查目的:判断胎盘位置、预测胎盘植入。
检查意义:可提示清除区域缺失和胎盘下血管过度增生。
注意事项:可以阴道超声,后壁胎盘显示可能不清。
MRI
检查目的:可用于评估胎盘植入的深度和其他难以评估的区域。
检查意义:可提示胎盘内实质信号强度不均匀。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要摘掉金属等配饰。
治疗目的:减少出血,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保障产妇和胎儿安全。
治疗原则:个性化制定分娩计划和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
剖宫产
手术目的:减少因胎盘剥离而造成的大出血。
适应证:分娩前确诊胎盘植入者,尤其植入面积较大时。
注意事项:术后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子宫切除术
手术目的: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适应证:紧急手术终止妊娠时推荐选择剖宫产,必要时子宫全切。择期手术时,子宫次全切可以减少出血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但如果子宫颈有植入或穿透性胎盘植入时,需要选择子宫全切。
注意事项:子宫切除是治疗胎盘植入的常用方法,但产妇会丧失生育能力,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作用:部分胎盘残留、植入者,使用甲氨蝶呤有助于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口腔溃疡等。
治愈情况
手术止血好则预后良好,植入范围大、植入深,手术困难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胎盘滞留继发感染,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胎盘侵犯膀胱合并胎盘坏死可能出现膀胱子宫瘘或
尿道狭窄。
严重产后出血、休克,以致子宫切除。
严重者可导致孕产妇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产妇在生产后需要注意营养补充、保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刺激肠胃。
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做好外阴部的清洁工作,防止感染。
心理支持
产妇对于疾病严重担心预后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
尽量安抚产妇情绪,关心爱护,若出现抑郁症状请及时就医。
预防
预防胎盘植入最好的方式是减少高危因素:如适龄婚育,减少各种盆腔操作,如有高危因素,应在医生的专业意见下妊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