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多囊肾

更多功能

胎儿多囊肾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胎儿肾内出现大小不等囊泡的先天畸形
孕妇无不适表现;超声可发现羊水减少,胎儿肾脏增大,回声增强
主要因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引起
密切观察胎儿发育,部分需要终止妊娠
定义
胎儿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肾脏疾病,胎儿肾脏中出现许多小囊肿,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和肾功能衰竭。
胎儿多囊肾大多可在产前超声检查时发现。
分型
根据遗传方式和发病年龄分为两种类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6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多在婴儿期发病,伴有肝、脾或胰腺囊肿,儿童期可有肾或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多早期夭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又称成人型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速度较慢,可能在成年后才显现出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脏移植。此外,常合并肝、胰、脾、松果体、精囊、肺等器官的囊肿。
发病情况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发病率为1/10 00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子女患病风险为25%,健康子女携带风险为75%。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约1/1250,占晚期肾病的10%。成年病人的子女中有50%亦患此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