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湿、化滞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药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禁止服用
中药介绍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湿滞内阻出现的胃部胀闷、腹痛、痢疾,皮肤瘙痒、湿疹等。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脾、胃、大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特征
辣蓼草
茎直径约6毫米,表面有紫红色斑点。
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
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储存方法
放在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福建药物志》:“除湿健脾,利水豁痰。主治肠炎,痢疾,中暑腹痛,
疟疾,小儿疳积。。
治疗功效
除湿,化滞。
主治病证
痢疾,肠炎,食滞;外用治疗皮肤瘙痒,灭蛆。
作用分析
除湿,化滞
辣蓼草除湿化滞,入脾、胃、大肠经,用于治疗湿滞内阻出现的胃部胀闷、腹痛、腹泻。
能除湿、止血,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常见表现为
脓血便,大便急迫、但在排便后伴有不尽感。
还可以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足癣等。
临床应用
痢疾
治疗痢疾可单用,或与
凤尾草、
马齿苋、黄连、
木香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辣蓼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辣蓼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辣蓼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外用时适量,煎水浸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辣蓼草
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切断,晒干,或鲜用捣碎。
制成中成药
胃肠宁片(颗粒)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健胃止泻。适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
复方地锦糖浆
六神曲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停滞、胸中满塞不痛、腹胀、呕吐、泻痢、小儿食积。
康肤酊
功能与主治:润肤止痒,杀虫去臭。适用于各种皮肤瘙痒、湿疹、
神经性皮炎等。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孕妇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禁止服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辣蓼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