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生津的功效
炮制后可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还可应用于保健食品中
如果有苦丁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苦丁茶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的嫩叶。
用于治疗风热邪气引起的头痛,齿痛,目赤,口疮等,也可治疗热性病邪导致的心烦、口渴,治疗泄泻,痢疾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甘、苦,性寒。归肝、肺、胃经。
产地选材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性状特征
本品呈不规则的丝状。多卷曲,叶面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主脉明显,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缘有刺。气微,味微苦。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通风处。
古籍记载
《本经逢原》:“止痢。”
《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治疗功效
疏风清热,明目生津。
主治病证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作用分析
疏风清热
苦丁茶味甘、苦,性寒,可以起到疏风清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邪气导致的头痛,齿痛,口疮,耳鸣、耳朵流脓等病症。
明目生津
苦丁茶味甘、苦,性寒,能明目生津,用于治疗眼睛发红,热性病邪引起的心烦、口渴。
临床应用
头痛,齿痛等
可单用本品治疗风热邪气导致的头痛,齿痛,口疮,耳鸣、耳朵流脓等病症。
热病烦渴
可单用本品治疗热性病邪引起的心烦、口渴。
泄泻,痢疾
可单用本品治疗泄泻,痢疾,症见大便不成形、腹痛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苦丁茶具有抗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苦丁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苦丁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苦丁茶也可入或入丸剂。外用时适量,煎水熏洗或者涂擦。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将药材除去茎、枝等杂质,喷潮,润软,切丝,干燥,筛去灰屑。
组成方剂
鹅毛管眼药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明目退翳。主治风热等邪气侵袭引起的眼睑肿痛,白睛红赤,眼眶红肿疼痛,眼睛生有翳膜影响视力,怕光,眼屎多等。
制成中成药
杜仲双降袋泡剂
药膳食疗
风热头痛
桑叶、鲜薄荷各20g,苦丁茶10g。
一起放置在杯中,用沸水浸泡,加入适量的冰糖,代茶频饮。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苦丁茶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苦丁茶暂无配伍禁忌。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苦丁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苦丁茶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