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的功效
茭白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也用于食疗
脾虚泄泻者不宜服用
中药介绍
茭白(Water Bamboo)取自禾本科菰属植物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用于治疗烦热、消渴、二便不通等病症。
主要药性
味甘、性寒。归肝、脾、肺经。
产地选材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以粗壮白嫩为佳。
性状特征
肥大的纺锤形肉质茎,洁白甘甜,鲜嫩芬芳。
储存方法
阴凉处低温储存。
古籍记载
《食疗本草》:“利五脏邪气,酒皶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日用本草》:“治肠胃积热。。
治疗功效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
主治病证
烦热,消渴,二便不通,
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汁不下,疮疡。
作用分析
解热毒
茭白性寒,具有清解湿热毒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因湿热毒邪导致的目赤、心烦意乱、尿频且尿量少颜色深、尿道灼热刺痛、痢疾、体表化脓性感染疾病等症状。
除烦渴
茭白味甘,归属肺、脾经,具有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消渴,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
利二便
茭白具有通利二便的功效,又能清解湿热毒邪,能用于治疗二便不通、尿频且尿量少颜色深、尿道灼热刺痛、湿热痢疾等。
茭白还具有通乳的功效,也可治疗哺乳期妇女乳汁不下。
临床应用
热病诸症
治疗温病狂热,神志不清,烦躁口渴,想要饮水等,可与水
芦根、忍冬、
淡竹叶等同用。
治便秘,心胸发热、烦躁不安、高血压,可与旱芹菜同用。
治小儿因热毒导致的瘙痒性皮肤病,可单用茭白。
催乳
虚劳咳嗽,吐血,肺痿,肺痈
治疗身体虚损引起的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吐脓血垂危的患者,可与陈酒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茭白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调节血糖血脂、控制体重的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茭白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方剂、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茭白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0~60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茭白可鲜用或晒干用。
组成方剂
立止咳血膏
药物组成:剪草、地锦、野百合、黑木耳、
白及、没石子、鲜
藕节、鲜
枇杷叶(去毛筋,净)、鲜刮淡
竹茹、鲜茭白根。
功能与主治:降气泻火,补络填窍。适用于咳血,或久病损伤肺部导致的咳血。
制成中成药
茭白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目前较少应用于中成药中。
药膳食疗
温病狂热,神志昏闷,烦渴引饮
菰笋(茭白)、水
芦根各50克,忍冬、
淡竹叶、阶前草根各15克,
石菖蒲根、水灯心各75克。
水煎服用。
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
鲜茭白60克,旱莲草30克。
水煎服用。
乳汁不畅
共同煮制服用。
小儿高热,麻疹高热不退
水煎,当作茶饮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茭白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脾虚泄泻的患者慎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茭白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虚泄泻的患者慎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