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
有金丝草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金丝草取自禾本科金发草属植物金丝草的全草。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感冒、热病、暑热等引起的发热,
黄疸型肝炎、
肾炎水肿等见小便不通畅、水肿等不适。
主要药性
味甘、性微寒。归肺、脾、肾经。
产地选材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栽后第一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晒干或鲜用。
性状特征
根、茎、叶、花序的混合段状。根黄白色须状。茎细圆形光滑,节明显膨大。
切段面类白色,中空。叶多破碎。总状花序,密生金黄色的柔软长芒,形似猫尾。气微,味微苦。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潮。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下血,血崩,瘴气,解诸药毒,疗痈疽疔肿恶疮,凉血散热。”
《云南中草药》:“主治小儿夏季热,黄疸型肝炎,痢疾,肺痨,病后体虚。根治尿路结石。。
治疗功效
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感冒发热,热病发热,热性水肿,小便不利,小儿久热不退,尿路感染,
肾炎水肿,脾肿大,
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作用分析
清热解暑
金丝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热病引起的发热,小儿久热不退。
还能清解暑热,用于治疗外感暑热所致的感冒,常见表现为发热重、怕冷轻、汗出热不退、口渴等。
利尿消肿
金丝草入肺、脾、肾经,具有通利小便、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湿停滞、膀胱气化不利引起的小便不通畅、水肿胀满,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肝炎等疾病见上述症状者。
临床应用
发热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金丝草具有体外抗HBV活性、防
肝损伤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金丝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金丝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鲜品可用至30~60克。
金丝草外用时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洒清水,稍闷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制成中成药
外感平安颗粒(茶)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表,化湿消滞。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内生湿邪所致的感冒,常见表现为怕冷发热、浑身骨节疼痛、头重乏力、胸闷、饮食停滞、恶心呕吐。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金丝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对金丝草过敏的人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执行。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金丝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