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是食物。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焦山楂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焦山楂(Charred Crataegi Fructus)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而成。由于其味酸,食用后存留渣滓,炮制后表面为焦褐色,气焦香,因此被称为“焦山楂”。
用于治疗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山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以片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
性状特征
焦山楂
类圆形厚片。表面为焦褐色,内部为黄褐色。气焦香,味酸、微涩。
储存方法
焦山楂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治疗功效
消食导滞。
主治病证
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作用分析
消食导滞
焦山楂可以促进食物消化,用于治疗肉食积滞,可见胃脘和腹部胀满疼痛,腹泻,食欲不佳等;以及腹泻不爽。
临床应用
泻痢腹痛
治疗腹泻腹痛,可以单用焦山楂,或与黄连、
木香等药物同用。
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面黄
治疗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身体消瘦等,可以与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茯苓、山药、
薏苡仁等药物配伍使用。
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
治疗血热所致的白疕、血风疮,症见
皮疹色鲜红,筛状出血明显,
鳞屑多,瘙痒明显等。可以与
青黛、
紫草、
土茯苓、萆薢、蒲公英、
马齿苋、
绵马贯众等药物同用。
焦山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焦山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2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焦山楂
取干净的山楂片,放在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常见配伍
白头翁配焦山楂
白头翁可以清热凉血,消除痢疾;焦山楂能够促进食物消化,止泻。
二者配伍使用,共同发挥清热消积,止泻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胃肠积滞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腹痛。
制成中成药
小儿泻速停颗粒
功能与主治:祛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通过健运脾胃来缓解泄泻的症状,以及缓解比较紧急的疼痛症状。用于小儿湿热壅遏大肠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样,腹痛,食欲不佳;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化食丸(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胃脘和腹部胀满,大便干燥。
保和丸
药物组成:山楂(焦)、六神曲(炒)、
莱菔子(炒)、麦芽(炒)、
半夏(制)、陈皮、茯苓、
连翘。
功能与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胃脘和腹部胀满,打嗝味道臭秽,嘴里反酸水,不想吃饭。
调肝和胃丸
功能与主治:疏肝和胃。用于治疗肝脏上升和胃腑下降的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的胸胁部胀满,胃中有不适感,嘴里反酸水,恶心呕吐。
乐儿康糖浆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身体消瘦;厌食症、营养不良症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焦山楂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焦山楂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焦山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焦山楂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与山楂炭
生山楂擅长活血化瘀,以及清理体内秽浊物质,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同时消食的作用也较强。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可见胃脘和腹部胀满疼痛,腹泻,食欲不佳等症状;以及血瘀闭经,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部闷痛、心痛,
高脂血症等。
炒山楂的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擅长消食化积,多用于治疗饮食积滞,可见胃脘和腹部胀满疼痛,打嗝味道臭秽,嘴里反酸水,或呕吐酸腐食物,食欲不佳,大便酸腐臭秽或夹有未消化的食物等症状。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并增加了苦涩味,擅长消食止泻,多用于治疗食物停积在胃里消化不良及腹泻。
山楂炭味微苦涩,功效偏于止泻、止血,多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