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中药材,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具有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阴虚燥咳、出血证的患者禁服;有热痰、燥痰的患者慎用
中药介绍
姜半夏(Ginger Processed Pinellia)取自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因生于五月是夏天的一半,且是用姜制作的炮制品,所以被称为“姜半夏”。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等。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以外皮干净、颜色白、质地坚实、粉性足的为佳。
性状特征
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地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具有角质样光泽。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咀嚼时略粘牙。
储存方法
贮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蛀。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
瘿瘤气。”
《本经逢原》:“同
苍术、
茯苓治湿痰;同瓜蒌、
黄芩治热痰;同南星、
前胡治风痰;同
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
半夏所能治也。。
治疗功效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病证
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作用分析
温中化痰
姜半夏性温燥,具有燥湿化痰浊的功效,擅长温化寒痰,尤善擅长治疗脏腑湿痰。还具有化痰散结,燥湿行滞,消除痰饮和痞满的功效。
能够治疗痰与湿互结、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引起的心下满闷不舒服但不痛,或呕吐腹泻;或痰与热互结、气机阻滞引起的胸和胃脘满闷不舒服、按压有疼痛等。
降逆止呕
姜半夏辛散苦降,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擅长治疗呕吐。
所以常用于治疗呕吐、反胃等病症。因为姜半夏性温燥,擅长化痰湿,所以尤其适合治疗痰饮或胃寒引起的呕吐、反胃等。
临床应用
呕吐反胃
治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常与生姜同用。
治胃热引起的呕吐,常与黄连同用。
治胃气虚引起的呕吐,常与人参、白蜜同用。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治寒热互结引起的心下满闷不舒服,常与
干姜、黄连、
黄芩等同用。
治痰热互结在胸中引起的胸和胃脘部满闷不舒服、按压疼痛,常与瓜蒌、黄连同用。
治气机郁滞痰邪凝结引起的梅核气,咽喉有异物感,吐不出又咽不下,常与紫苏、
厚朴、
茯苓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姜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姜半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姜半夏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或入丸、散。
外用:生品适量,磨汁涂,或研末水调敷,或用酒、醋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净
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到没有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
白矾与半夏一起煮到透心,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
每100千克净半夏,用生姜25千克,白矾12.5千克。
常见配伍
姜半夏配旋覆花
姜半夏具有消痰散结,降逆胃气的功效;
旋覆花具有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嗝的功效。姜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偏于宣肺降气行水。
二药配伍,能增强祛痰止咳,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痰饮壅阻肺气引起的咳嗽气喘,以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打饱嗝等。
姜半夏配黄芩
姜半夏辛温性燥,入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
黄芩苦寒,入肺经,具有清肺热,燥湿邪的功效。
二药配伍,脾肺同治,寒温并用,既能杜绝生痰的源头,又能清理贮存痰液的器官,具有化痰清肺,祛湿降逆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痰热壅阻肺部、肺气上逆引起的咳嗽痰多色黄;或痰热互相凝结、胸和胃脘部满闷不舒服,以及气逆不降引起的呕吐。
姜半夏配生姜
姜半夏、生姜性味相近,都具有降逆,止呕,和胃的功效。
二药配伍,能明显增强止呕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水饮停在胃部引起的呕吐清水痰涎、舌苔白腻等。
组成方剂
二陈汤
药物组成:半夏、
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
乌梅。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治疗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痰色白容易吐出、胸膈满闷不舒服、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头晕眼花、心慌、舌苔白滑或腻等。
小半夏汤
药物组成:半夏、生姜。
功能与主治:化痰散饮,和胃降逆。适用于治疗痰饮呕吐,症见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打嗝、吃不下东西、小便正常、舌苔白滑等。
半夏厚朴汤
功能与主治: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适用于治疗梅核气,症见咽喉有异物感、咯吐不出也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嗽或呕吐、舌苔白润或白滑等。
小陷胸汤
药物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实。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宽胸开结。适用于治疗痰热互结引起的结胸证,症见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服、按压疼痛,或心胸闷痛,或咳嗽吐痰黄稠、舌色红舌苔黄腻等。
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干姜。
功能与主治:调节寒热,消痞满散郁结。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症见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服、只感觉满闷不感觉疼痛,或呕吐、
肠鸣腹泻、舌苔腻颜色微黄等。
制成中成药
金蒲胶囊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用于治疗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的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证。
苏子降气丸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温肾纳气(温补肾阳、固摄平喘)。用于治疗上焦满盛下焦虚衰、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不舒服等。
解郁安神颗粒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治疗情志不舒畅、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心烦、焦虑、健忘;以及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
胃得安片
功能与主治:和胃止痛,健脾消食。用于治疗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满闷不舒服和疼痛、腹胀、打饱嗝、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呕吐恶心
反酸、大便不正常;以及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
小柴胡颗粒(片、胶囊、泡腾片)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热,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外感病邪侵犯少阳证,症见发热与怕冷交替出现、胸胁部满闷不舒服、食欲不佳、心烦容易呕吐,以及口中发苦、咽干等。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姜半夏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姜半夏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阴虚燥咳、出血证、津液损伤口渴的患者禁服姜半夏;热痰、燥痰的患者慎用姜半夏;姜半夏不宜与
川乌、制川乌、
草乌、制草乌、
附子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姜半夏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本品。
姜半夏辛温燥烈,所以阴虚燥咳、出血证、津液损伤口渴的患者禁服;热痰、燥痰的患者应慎用。
姜半夏与乌头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不宜与乌头类中药如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等同用。如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
三者是
半夏的不同炮制品,都能够化痰,但功效各有特点。
清半夏辛温燥烈的特性较缓,擅长燥湿化痰,适用于治疗湿痰咳嗽、胃脘部满闷不舒服。
法半夏温性较弱,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痰多咳嗽、痰饮引起的眩晕心慌、风痰引起的眩晕,以及痰气上逆引起的头痛等。
姜半夏具有温中化痰的功效,擅长降逆止呕,适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胃脘部满闷不舒服。
竹沥半夏、半夏曲与生半夏
三者是半夏的不同炮制品,都能够化痰,但功效各有特点。
竹沥半夏药性变凉,具有清化热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蕴、阻闭心神引起的中风不能说话等。
半夏曲具有燥湿健脾,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食滞引起的腹痛腹泻、大便不畅通、呕吐恶心、舌苔腻等。
生半夏毒性较大,功效偏于解毒散结,多外用治疗痈肿痰核。
半夏与陈皮
二者都是味辛、性温,都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常配伍治疗湿痰、寒痰引起的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部和胃脘部满闷不舒服,以及多种呕吐等。
但半夏属于化痰药,温燥的特性更强,燥湿化痰的功效更显著,又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能用于治疗气逆呕吐、胸部和胃脘部满闷不舒服、梅核气等。
陈皮属于行气药,辛行苦泄,也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但擅长理气和中,多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胃脘和腹部胀满、进食减少、呕吐、腹泻,以及湿阻中焦证等。
半夏与枳实
二者都具有化痰,除满闷的功效,能用于治疗邪气凝结在胸中的病症。
但姜半夏辛温燥烈,擅长燥湿化痰,又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能用于治疗湿痰、寒痰,以及呕吐、打嗝、胸部和胃脘部满闷不舒服、梅核气等。
枳实味苦、辛,擅长破气滞,还具有化痰湿,消除积滞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痰滞气阻、邪气在胸中凝结,以及胸部闷疼,甚至胸痛连背、气短喘息不能平躺,和积滞内停、满闷胀痛、腹泻腹痛便意频繁、肛门重坠排便不畅、脏器脱垂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