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
有见血清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见血清(Liparis Nervosa)为兰科羊耳兰属植物脉羊耳兰的全草。
用于治疗血分(在温病卫气营血四个时期中,属于最深入的阶段或病位)有热的胃热吐血,肺热
咯血,便血,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治疗手术出血,创伤出血,也可治疗热毒邪气引起的皮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苦,性寒,归心、肝、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西南及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7~10月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性状特征
本品为根、茎、叶的混合段。根细长,假鳞茎圆柱形,具节,基部有灰白色膜质叶柄残基。
单叶互生,黄绿色,质薄,略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呈鞘状抱茎,脉3~7条。
总状花序,常可见宿存的蒴果,蒴果纺锤形,黄白色,气微,味苦。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毒,补肺止血。主治蝮蛇咬伤,疖肿,咯血,小儿惊风。”
《四川常用中草药》:“生新,散瘀,清肺,止吐血。治各种吐血,劳伤咳嗽,肺肾阴虚咯血,肠风下血,红崩,拔脓生肌,刀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疮疖肿毒。。
治疗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用于胃热吐血,肺热
咯血,肠风下血,崩漏,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作用分析
凉血止血
见血清味苦,性寒,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导致的出血证,如胃热吐血,肺热咯血,便血,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等。
清热解毒
见血清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邪气引起的皮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病证。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见血清具有止血、凝血、抑菌、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见血清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等,或应用于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见血清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鲜品30~60克。
见血清也可研末制成散剂内服。外用时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撒敷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将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药膳食疗
胃热吐血
见血清煎水,送服白及末。
肺热咳嗽咯血
见血清晒干研末,每服9克。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见血清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见血清暂无配伍禁忌,对本品过敏者忌用。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见血清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