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
有霍山石斛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阴伤津亏所致的口干、口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等。
主要药性
味甘、性平。归肾、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岳西、舒城,湖北英山等地。
11月至翌年3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干燥。
性状特征
鲜霍山石斛
呈类圆柱形或类圆锥形,从根基部向上迅速变粗后逐渐变细,长3~9厘米,直径2~9毫米。
表面淡黄绿色,有时可见淡紫红色斑点,光滑或有细纵纹,3~7节,节间长0.5~1.5厘米,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一端可见茎基部残留的短须根或须根痕。
肉质,易折断,断面淡黄绿色或深绿色。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且少有渣。
霍山石斛干条
霍山石斛干条是霍山石斛的炮制品,呈直条状或不规则弯曲形,长2~8厘米,直径1~4毫毫米。
表面淡黄绿色或黄绿色,偶有黄褐色斑块,有细纵纹,节明显,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一端可见茎基部残留的短须根或须根痕,另一端为茎尖,较细。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灰黄色至灰绿色,略角质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霍山石斛枫斗
霍山石斛枫斗是霍山石斛的炮制品,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5个旋纹,茎拉直后长2~8厘米,直径1~4毫米。
表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细纵纹,节明显,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一端可见茎基部残留的短须根或须根痕,另一端为茎尖,较细。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厚肠胃,补养脏腑,清热除痹。”
《神农本草经》:“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治疗功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病证
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作用分析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霍山
石斛味甘,归胃经,擅长养胃阴、生津液、止烦渴,用于治疗体内阴液亏少所致的口干、低热烦渴,胃阴不足引起的进食量少、干呕等。
霍山石斛又入肾经,既能滋养肾阴,又能清退虚热,还能明目。其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所致的病后虚热不退、视物不清。
临床应用
胃阴不足
治胃阴不足引起的进食量少、干呕,可与养阴、清热的药物
麦冬、
竹茹、
白芍等同用。
肾阴不足
治肾阴不足所致的虚热不退,常与枸杞子、
黄柏、
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的药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霍山石斛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保肝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霍山
石斛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鲜霍山石斛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霍山石斛干条、霍山石斛枫斗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鲜霍山石斛
取霍山石斛,除去根须、叶及泥沙等杂质,洗净,晾干。
霍山石斛干条
取霍山石斛,除去杂质,加热去除叶鞘,洗净,干燥。
霍山石斛枫斗
取霍山石斛,除去杂质,加热去除叶鞘,洗净,边加热边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干燥。
制成中成药
石斛夜光丸(颗粒)
药物组成:石斛、人参、山药、
茯苓、
甘草、
肉苁蓉、
枸杞子、
菟丝子、
地黄、
熟地黄、
五味子、
天冬等。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霍山
石斛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霍山石斛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对霍山石斛过敏的人禁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人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执行。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霍山石斛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
二者都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均入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但二者在性状等方面有所区别。
霍山石斛的茎由下向上逐渐变细,而
铁皮石斛的茎为圆柱形;铁皮石斛的叶鞘有紫斑;霍山石斛的花为淡黄绿色,唇瓣中部有黄色斑块,而铁皮石斛的花为淡黄色。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