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更多功能

黄芪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治疗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病证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作用分析
补气升阳
黄芪味甘性温,善于补气,入脾经,可以补益脾气,升举阳气。
可以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导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便血崩漏等。
固表止汗
黄芪还可以入肺经,能补益肺气、固护肌表来止汗。
可以用于治疗肺气虚引起的自汗等。
利水消肿
黄芪既能补气,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气虚无力推动水液的正常运行而致的水肿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气虚导致的水肿、尿少等。
生津养血
黄芪味甘性温,可以补气升阳,阴阳互为根基,可以互相转化,阳生阴长,气血旺盛,黄芪通过补气兼能养血、生津。
可以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以及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双亏引起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
行滞通痹
黄芪有补气的功效,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黄芪有行滞通痹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气虚血滞,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及中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者等。
托毒排脓
黄芪能补益气血,托毒外出。
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的痈疽,表现为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等。
敛疮生肌
黄芪能温养脾胃,脾胃可以运化水谷精微来滋养四肢关节、脏腑肌肤等,故黄芪有补气生肌、敛疮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导致的脓液清稀、疮口难敛等。
临床应用
脾虚气陷证
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可单用,也可配伍人参等。
治疗脾虚中气下陷导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常配伍人参、升麻、柴胡等。
肺气虚证,表虚自汗
治疗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常配伍人参、紫菀五味子等。
治疗卫虚不固,表虚自汗,常配伍白术防风等。
气虚水肿
治疗气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湿内停引起的浮肿、尿少等,常配伍防己、白术、茯苓等。
血虚萎黄,消渴
治疗血虚及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脉虚等,常配伍当归等。
治疗气津不足的消渴等,常配伍天花粉葛根等。
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治疗中风后遗的半身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常配伍当归、川芎地龙等。
治疗风寒湿痹、气虚血滞的肢体麻木、疼痛等,常配伍川乌独活、川芎等。
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
治疗气血亏虚的痈疽,脓成难溃等,常配伍人参、白芷等。
治疗气血不足的疮疡溃后,表现为脓水清稀,疮口难敛等,常配伍人参、当归、肉桂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抗应激、调节胃肠运动、抗肺损伤、利尿与抗肾损伤、促进造血、抗肝损伤、调血脂、降血糖、调血压等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