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更多功能

黄芩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治疗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
湿温、暑湿、胸闷、恶心呕吐、湿热导致的胃部胀满不适、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血热引起的吐血、胎动不安等。
作用分析
清热燥湿
黄芩味苦,性寒且燥,可清热燥湿,能清泄脾胃、肝胆、大肠及膀胱各经的湿热,尤其擅长清中上焦的湿热,是清热燥湿的重要中药。
能用于治疗黄疸、泻痢、淋证、暑湿、湿温等多种湿热病证。
还能用于湿温及暑湿病,湿热郁阻气分,舌苔黄腻,恶心呕吐,胸腹部胀满憋闷,自觉发热但触摸皮肤并不觉得热等。
清热泻火
黄芩入肺、胆等各经,可清热泻火。
能用于治疗多种脏腑实热证。尤善清肺火,常用于肺热壅盛,肺的清肃功能受扰导致的咳嗽痰黄等症,是治疗肺热咳嗽的重要中药。
清热解毒
黄芩具清热解毒之效,可治温热病及热毒痢等病证,也可用于痈肿、咽痛等热毒证。
止血
黄芩可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
安胎
黄芩可用于热伤胎气导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或妊娠热盛,向下扰动血海导致的血行异常。
临床应用
湿热病证
治疗湿温、暑湿初起、胸闷恶心呕吐、湿热导致的胃部胀满不适,常配伍滑石豆蔻通草等药。
治疗湿热蕴结中焦,常配伍白豆蔻、猪苓等药;出现胃部胀满呕吐时,可配伍黄连、半夏干姜等。
治疗湿热郁阻少阳胆经,常配伍陈皮、枳壳茯苓等药。
治疗湿热淋证,常配伍利尿通淋药。
治疗湿热泻痢,常配伍黄连、白芍葛根等药。
治疗湿热黄疸,常配伍栀子、茵陈等药。
肺热咳嗽
治疗肺热咳嗽,可单用,或与桑白皮知母麦冬等同用。
治疗痰热咳喘,可与瓜蒌、桑白皮、苦杏仁等同用。
少阳证
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身体觉得时冷时热,常配伍柴胡、半夏等。
气分热证
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壮热不退,常配伍清热泻火药如竹叶、连翘、栀子、大黄等。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治疗痈肿,咽痛等热毒证,可与解毒利咽或解毒消痈药同用,如与黄连、甘草桔梗、连翘、栀子、山豆根等配伍。
血热出血证
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可单用黄芩炭,或与大黄、黄连等同用。
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常配伍温经止血药如阿胶、附子、灶心土等。
胎热、胎动不安
治疗热伤胎气而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或妊娠热盛,向下扰动血海,迫使血液妄行,可与养血安胎药同用,如白术、白芍、当归等。
治疗血虚而有热者,常与养阴清热药,如地骨皮、沙参、白芍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黄芩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脂、保肝、利胆、利尿、抗血栓、抗溃疡、抗氧化、抗炎、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也可用于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2;5,1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