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既是中药又是食物,常用于方剂、中成药中
阴虚火旺者禁用,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花椒(Pricklyash Peel)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
用于寒邪导致的胃脘、腹部寒冷疼痛,呕吐泄泻,治疗蛔虫引起的腹痛,治疗湿邪导致的湿疹,阴部瘙痒。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花椒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产地选材
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四川。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除种子以及杂质。青椒以色灰绿,花椒以色紫红,以及上述两者都无梗、无椒目者为佳。
性状特征
花椒
青椒外观略呈球形,裂开为两瓣状。外表面为灰绿色至暗绿色,有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和许多散在的油点,内表面类白色。有香味,有淡淡的甜味及辛味(青椒)。
花椒外表面为紫红色至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内表面为淡黄色。香气浓,味道麻辣而持久。
炒花椒
为花椒的炮制品,外形类似花椒,但颜色更深,外表油亮有光泽,香气更加浓郁。
储存方法
需放置于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人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人右肾补火,治阳虚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本经逢原》:“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烈以散邪,乃从治之法也。疮毒腹痛,冷水下一握效,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可知也。。
治疗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作用分析
温中止痛
本品味辛能散,药性温燥,入脾、胃经,既能温胃散寒止痛,又能温脾燥湿进而止泻,适用于外寒内侵或者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腹部寒冷疼痛,呕吐泄泻等。
杀虫止痒
本品内服能驱蛔止痛,外用能杀虫止痒。多用于治疗寄生虫引起的腹痛,湿疹瘙痒,阴部瘙痒等。
临床应用
脾胃寒证
治疗外寒内侵导致的胃寒腹痛、呕吐等,可配合生姜、白豆蔻等品。
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腹部寒冷疼痛,呕吐,不思饮食等,配伍
干姜、人参等。
治疗夏季感受寒湿邪气导致的腹痛、泄泻,常配伍
肉豆蔻等同用。
虫积腹痛,湿疹瘙痒,阴痒
治疗寄生虫所导致腹痛,手足末端冰冷、烦躁胸闷、呕吐蛔虫,常与
乌梅、干姜、
黄柏等同用。
治疗妇人阴痒难忍,湿疹瘙痒,可单用煎汤熏洗,或与
苦参、
蛇床子、
地肤子等煎汤外洗。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花椒有抗菌、镇痛、抗溃疡、降血脂、调节胃肠运动等药理作用。
花椒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花椒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6克。
外用时适量,煎汤熏洗,或者研末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花椒
除去椒目(种子)、果柄与杂质。
炒花椒
取净花椒,用文火在容器内炒至出油,等外观油亮,颜色加深,香气外溢时取出晾凉。
常见配伍
花椒配肉豆蔻
花椒药性辛散温燥,能温中散寒,温脾燥湿;
肉豆蔻药性辛温而涩,入中焦脾胃,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
二药配伍,增强温中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夏天因感受湿冷邪气所导致的腹泻不止等病。
花椒配乌梅
花椒味辛、性温,味辛可以制服蛔虫,性温可以祛寒;
乌梅味酸、涩,性平,味酸能安蛔,使蛔虫安静进而止痛。
两药配伍,互相取长补短,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用以治疗
蛔虫病。
花椒配饴糖
花椒药性辛温燥烈,长于温中散寒止痛;饴糖药性甘温质润,长于补中缓急止痛。
两药合用,润燥相配伍,共同起到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腹部寒冷疼痛、呕吐、四肢发凉。
花椒配苍术
花椒药性辛热燥散,长于温中止痛;
苍术药性芳香燥烈,善于燥湿健脾。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燥湿健脾,温中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湿邪内阻所导致的泄泻。
组成方剂
大建中汤
功能与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痛。适用于中焦脾胃阳气衰弱,阴寒内盛导致的脘腹剧痛证。症见腹痛连及胸部,痛势剧烈,疼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者胃脘、腹部有时可见块状物上下活动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发冷。
乌梅丸
功能与主治:温脏安蛔。适用于脏寒蛔厥证。症见胃脘、腹部阵阵疼痛,烦闷呕吐,不定时发作,吃东西就吐,甚至吐蛔虫,手足发冷;或者长久的泄泻、痢疾。
理中安蛔汤
功能与主治:温中安蛔。适用于中焦阳气不足导致的蛔虫腹痛,症见大便不成形,小便清,腹痛
肠鸣,四肢发冷,饥饿不想吃饭,甚至吐出蛔虫。
连梅安蛔汤
功能与主治:清热安蛔。适用于肝胃郁热,虫积腹痛,饥饿不想吃饭,吃饭就吐出蛔虫,甚至蛔虫活动引起胃脘疼痛、烦躁,手足发冷,脸红、口干燥。
冷哮丸
功能与主治:散寒涤痰。适用于寒痰引起的哮喘,症见背部感受寒邪,遇冷就会发作,咳嗽痰多,胸膈痞闷胀满,只能倚靠东西、不能躺卧。
制成中成药
癣湿药水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风湿虫毒所导致的鹅掌风、湿脚气,症见皮肤
丘疹、水疱、脱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拨云退翳丸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退翳明目。用于风热上扰所导致的眼睛生有翳膜,造成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通脉降脂片
功能与主治:化浊降脂,活血通络。用于痰瘀阻滞型的
高脂血症,症见胸痛、四肢发麻、头重体困。
紫花烧伤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化瘀解毒,止痛生肌。用于I、Ⅱ度以下的烧伤、烫伤。
康妇软膏
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导致的阴痒、带下病,症见外阴红肿、瘙痒、带下量多、色黄;
外阴炎、
外阴溃疡、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药膳食疗
胆道蛔虫症
花椒6克(微炒),乌梅9克。
上述两种药物用水煎,每日分2~3次服用。
小腹冷痛,痛经
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
将姜、枣洗干净,生姜切成薄片,同花椒一起加水,用小火煎煮,煮成1碗汤汁即可。疼痛时喝汤吃枣。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花椒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花椒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孕妇慎用花椒。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花椒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本品药性辛温香燥,有小毒,所以不宜多用。药性辛热,容易损伤阴分,加重火热的相关症状,所以阴虚火旺者禁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久食、多食可能会引起气喘、牙疼、眼花等不良反应,也可能有少动、嗜睡、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状。
鉴别用药
花椒与胡椒
两药的药性都是味辛、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治疗胃寒导致的胃脘、腹部寒冷疼痛、呕吐腹泻等。
花椒还能杀虫止痒,可以外洗治疗湿疹、阴痒;还有驱杀蛔虫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寄生虫导致的腹痛,手足末端冰冷,烦燥胸闷,呕吐蛔虫等。
胡椒药性辛散温通,可以通行气滞,消除胸中的痰液,可以用于痰气郁滞,蒙蔽清窍导致的癫痫、痰多。
花椒与蛇床子
两药的药性都是辛散温燥,能杀虫止痒,可以治疗阴痒、湿疹。
花椒能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止呕止泻;而且能驱杀蛔虫,可以用来治疗寄生虫导致的腹痛,手足末端冰冷,烦躁胸闷,呕吐蛔虫等。
蛇床子药性温热可助阳散寒,味辛、苦,又具有燥湿祛风的功效,治疗腰痛伴有白带异常,尤其适合寒湿伴有肾虚的患者。
花椒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作调味品,煲粥、做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花椒药食两用性质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其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
花椒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清炒等)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作调味品,煲粥、做酒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适量增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花椒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为3~6克。
花椒作为食物时,可适量食用,可作调味品,煲粥、做酒等。
药膳应用
粥类
姜枣花椒粥
材料:生姜5克,大枣10克,花椒5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生姜、大枣洗干净,生姜切薄片,和花椒一起加水,小火煎30分钟,取药汁,加入大米,煮到大米熟烂就可食用。
功能与主治:温中止痛。
酒类
花椒药酒
材料:花椒5~10克,白酒50毫升。
做法:将花椒加水煮3分钟,放温后加入白酒,待凉后可获得花椒酒水,倒入小瓶内用棉签蘸此药水,塞蛀空孔可止痛。
功效:止痛。
营养成分
花椒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酸,以及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
食用注意
阴火虚旺者请谨慎使用花椒。
孕妇忌用。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阳虚体质人群适宜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