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

更多功能

红芪
简介 功效作用 使用方法 安全用药
治疗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病证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作用分析
补气升阳
红芪味甘性微温,主入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升举阳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气虚证引起的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者。
红芪味甘性微温,主入肺经,能补益肺气,固护肌表,适用于肺气虚及卫虚不固之表虚自汗。
固表止汗
红芪性微温,主入肺、脾经,能补益脾肺,固表止汗。
擅长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引起的表虚自汗者。
利水消肿
红芪性微温,入肺、脾经,能利水消肿。
擅长治疗因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而致的水肿。
生津养血
红芪味甘性微温,能益气升阳,气旺则血行,因此具有补益气血、生津养血之功效。
擅长治疗气血亏虚引起的血虚萎黄者。
行滞通痹
红芪性微温,能益气升阳,气行则血行,故可推动血液运行,发挥补气行滞之功。
擅长治疗气虚血滞引起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者。
托毒排脓
红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气血而托毒,有补气生肌,托毒排脓之效。
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敛疮生肌
红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气血而托毒,故有敛疮生肌的功效。
适用于治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者。
临床应用
脾肺气虚证
治疗中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配伍。
治疗肺气虚弱、气短神疲者,可与人参、蛤蚧等同用,以补肺定喘。
气虚自汗证
治疗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常与收敛止汗之品如麻黄根、牡蛎等药配伍。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溃久难收
治疗痈肿难溃,久溃不敛致血虚萎黄,不能托毒达外,难溃难敛者,常与补益气血、排脓解毒药物配伍。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红芪有降血糖、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镇静、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
冠心病能用红芪泡水喝吗
冠心病能用红芪泡水喝。但是用红芪泡水喝对冠心病没有特殊治疗作用,也没有权威指南可以说明红芪治疗冠心病有效。
红芪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等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中气下陷(脾胃气虚,出现脏腑下坠等表现)等病症。
合理应用红芪配伍其他中药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患者胸闷胸痛,气虚无力的症状。
冠心病患者可以用红芪泡水喝,但是常规泡水喝并没有治疗效果。冠心病应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西洋参和红芪有什么功效
西洋参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红芪有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补气利尿,托毒敛疮的功效。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口燥咽干等病症。
红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固表止汗,补气利尿,托毒敛疮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久泻脱肛,便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表虚自汗(由于肌表虚弱频繁自然出汗),气虚浮肿,血虚萎黄等病症。
注意胃有寒湿者不宜服用西洋参,如需服用上述药物,建议使用前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红芪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红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补气以使阳气升发),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利水消肿(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生津养血(补充体内水液、血液),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的功效。
红芪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中气不足(脾胃气机虚弱)导致的脏器下垂、腹泻、脱肛、气虚水肿、肢体偏瘫、气虚疮疡久不收口等病症。红芪以水煎服为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