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的功效
炮制后可以入药,可用于方剂配伍中,临床较少使用
有狗尾草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狗尾草(Green Bristlegrass)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的全草。
本品的穂酷似狗尾,因此得名“狗尾草”;其穂蓬大,秀而不实,又多生长在荒野、道边,因此别名为“莠草”;本品的茎能治眼睛疼痛,也称为“光明草”。
主要药性
味甘、淡,性凉。
产地选材
狗尾草生于荒野、道边,分布于全国各地。
本品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状特征
狗尾草秆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松弛,边缘有较长的密绵毛状纤毛;叶舌极短,边缘有纤毛;叶片扁平,呈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前端长,逐渐变尖,基部呈钝圆形,近似成截状或逐渐收窄,通常无毛或稀疏地有一些疣毛,边缘粗糙。
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立或稍弯垂,主轴覆盖较长的柔毛,粗糙,直立或稍扭曲,通常呈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
2~6个小穂成一簇,生于缩短的分枝上,基部有刚毛,有的已脱落;颖与外稃略与小穗等长。颖果呈长圆形,成熟后背部稍隆起,边缘卷抱内稃。质地纤弱,易折断。香味轻微,味淡。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古籍记载
《纲目》:“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筒盛,以治目病。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
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
治疗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
主治病证
主治风热感冒,
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肿痛,痈肿,
寻常疣,疮癣。
作用分析
清热利湿
狗尾草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痢疾。
本品也可用于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受损,难以消化饮食水谷,久而久之积滞生热引起的疳积,症见小儿形体消瘦,饮食异常,腹胀,面色差,毛发稀疏枯黄等。
本品不仅能清热,还能通利小便,可用于治疗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涩痛,尿黄等,起病急,可伴有发热、小腹胀痛等。
祛风明目
狗尾草有祛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本品还有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眼睛红肿疼痛。
解毒
狗尾草性凉,可以解毒消痈,治疗热毒引起的痈肿疼痛。
杀虫
狗尾草可以杀虫止痒,用于治疗疮癣等皮肤病。
临床应用
小儿肝热
治小儿肝热,症见小便黄,胁肋部及腹部胀满疼痛,身热,狂躁不安或嗜睡等,可用鲜狗尾草配伍绿萼梅、冰糖,煎汤服用。
小儿疳积
治小儿疳积,症见小儿形体消瘦,饮食异常,腹胀,面色差,毛发稀疏枯黄等,可用狗尾草全草与猪肝炖煮,饮汤食肝。
百日咳
热淋
治热淋,症见起病急,小便短少,尿频,尿道灼热涩痛,小便颜色深黄,或伴有发热,腰痛,小腹胀痛等,可用狗尾草全草,用米泔水煎汤服用。
目赤肿痛,畏光
治眼睛红肿疼痛,怕光,可用狗尾草全草配伍天胡荽,煎汤服用。
寻常疣
治寻常疣,取狗尾草花序轴,前端剪成斜尖,用
乙醇消毒后,以“十”字形刺透疣基底,剪去暴露在疣外面的花序轴,用胶布固定。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狗尾草有致敏等药理作用,狗尾草花粉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
狗尾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狗尾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2克。
狗尾草的鲜品用量可至30~60克。
外用可以煎水洗或捣烂后敷于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洗净,以定量的水或者其他溶液浸润药材,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制成中成药
本药尚无相关中成药记载,故无相关中成药。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狗尾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本品应按照医生叮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狗尾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临床有病例报道,误吸狗尾草引起
支气管扩张症及
肺脓肿,出现间断咳嗽、
咯血、脓痰,并伴有怕冷,发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