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利水除湿、活血散瘀、止血、解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
对赶黄草过敏者禁用
中药介绍
赶黄草(Herba Penthort)为
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用于治疗水湿等邪气导致的水肿,小便不顺畅,
黄疸,带下,痢疾等,治疗瘀血导致的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也可用于尿血,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等出血性病症。
主要药性
味苦、微辛,性寒。归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扎把晒干或者鲜用。
性状特征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叶、花、果实混合。茎呈圆形,直径2~8毫米;表面黄红色或绿色,较光滑,叶痕两侧有2条微隆起向下延伸的纵向褐色条纹;切面黄白色,中空。
单叶互生。常卷曲易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披针形;两面无毛,上表面黄红色或暗绿色,下表面红黄色或灰绿色。
花黄色。荫果黄红色,直径约6毫米,种子细小。气微,味微苦。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处或密封,防霉。
古籍记载
《天宝本草》:“(赶黄草)破气滞,代治劳伤。”“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风火瘰疬。。
治疗功效
利水除湿,活血散瘀,止血,解毒。
主治病证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黄疸,带下,痢疾,闭经,跌打损伤,尿血,崩漏,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作用分析
利水除湿
赶黄草味苦、微辛,性寒,能利水除湿,适用于水湿等邪气导致的水肿,小便不顺畅,黄疸,带下,痢疾等疾病。
活血散瘀
赶黄草味苦、微辛,性寒,入血分,入肝经,能活血散瘀,适用于瘀血导致的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止血
赶黄草味苦、微辛,性寒,入血分,入肝经,能止血,可以治疗尿血,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净等出血性病症。
解毒
赶黄草味苦、微辛,性寒,能解毒疗疮,治疗皮肤的疮痈肿毒,常见红、肿、热、痛等症状,也可治疗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皮肤深部脓肿
治疗毒邪内侵引起的皮肤深部脓肿,常与银花、
甘草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赶黄草具有保肝、利胆等药理作用。
赶黄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赶黄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鲜品加倍。
赶黄草外用时适量,煎水洗或鲜品调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淋水湿润,切断,干燥;或者除去杂质,洗干净,干燥,粉碎成粗粉。
制成中成药
痛肿灵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赶黄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赶黄草暂无配伍禁忌,对赶黄草过敏者禁用。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赶黄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