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川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中药介绍
附子(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Branched Root)取自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因其系乌头子根,如子附母,因此被称为“附子”。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心阳不足引起的胸痹心痛、心悸气短,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脾阳不足引起的虚寒呕吐、腹泻、胃脘冷痛。
主要药性
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重庆、湖北等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三个品种。
“盐附子”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黑顺片”以皮黑褐、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黄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性状特征
盐附子
盐附子是附子的炮制品,呈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黑顺片是附子的炮制品,为纵切厚片,上宽下窄,长1.7-5厘米,宽0.9-3厘米,厚0.2-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白附片是附子的炮制品,形如黑顺片,无外皮,表面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厘米。
炮附片
炮附片是附子的炮制品,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淡附片
淡附片为附子的炮制品,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厘米,宽0.9-3厘米,厚0.2 ~0.5厘米。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储存方法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治疗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作用分析
回阳救逆
附子大辛大热,纯阳燥烈,能峻补元阳、驱散阴寒,在极短时间内速补回散失的元阳、挽救厥脱的危重病情,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是治疗元阳虚脱、肢体冰凉、脉微的重要药物。
能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表现为四肢冰凉、脉微欲绝。
补火助阳
附子辛热,其性善走,能通行十二经,温一身的阳气,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外达皮毛除表寒。
治疗心阳虚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疼痛。
治疗脾阳虚引起的胃脘部、腹部怕冷疼痛,大便不成形。
治疗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
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阴寒水肿、小便不通畅。
还可以用于治疗阳虚外感。
散寒止痛
附子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通经脉,逐经络中的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全身骨节剧烈疼痛的情况。
也可以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胃脘部、腹部疼痛。
临床应用
亡阳证
治亡阳虚脱出现的四肢冰凉、脉微欲绝,常与
干姜同用。
治亡阳兼气虚欲脱,常与大补元气的人参同用。
阳虚诸证
治心阳不足引起的胸痹心痛、心悸气短,常与人参、
桂枝等同用。
治肾阳虚衰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常与肉桂、
杜仲、
鹿角胶等同用。
治脾阳不足引起的虚寒呕吐、腹泻、胃脘冷痛、腹部冷痛,常与
党参、干姜、
白术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引起的阴寒水肿、小便不通畅,常与白术、
茯苓等同用。
寒凝诸痛
治寒凝气滞引起的胃脘部、腹部疼痛,常与
木香、
延胡索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强心、升高血压、扩张血管、保护心肌、促进能量代谢、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附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附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5克,需要先煎、久煎。
附子有毒,煎汁内服时应当先煎0.5~1小时,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附子还可以入丸、散。外用时适量,研末调敷。
附子内服时宜用炮制品,生品外用。
炮制方法
盐附子
选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
黑顺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 0.5厘米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
选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厘米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
炮附片
取砂放在锅内,用大火炒热,加入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
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片,干燥。每100千克盐附子,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
常见配伍
附子配当归
附子辛热燥烈,善于温补阳气;
当归甘温滋润,善于补养肝血。
因阴根于阳,气能生血,二药合用,附子得当归则入血分,当归得附子则温运力强,有阴阳兼顾的妙用。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大便下血,以及阳虚寒凝兼挟瘀血引起的痛经、经闭等。
附子配桂枝
附子辛热善走,通行十二经,温阳散寒,逐湿止痛;
桂枝味辛可以散风邪,温通经脉。
两药合用,温通心肾阳气、散寒通络除痹的作用增强,常用于治心阳衰弱出现的心悸气短、胸痹心痛以及寒痹疼痛剧烈等症。
又因桂枝能温通卫阳,解肌发汗;附子善于补火助阳。二者配伍,有助阳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外感风寒。
附子配人参
附子辛甘大热,善于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人参甘温,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两药合用,共同发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阳气暴脱出现的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附子配白芍
两药配伍,一温一凉,一辛散一酸收,既可用白芍补虚和营的功效缓解附子劫夺营阴的弊端,又可取附子斩将夺关的力量,避免白芍酸收之性,如此相反相成,通痹止痛的作用更强。常用于治疗痹证寒邪偏盛的情况。
附子配黄连
附子辛热温阳可以治虚寒;黄连苦寒清心可以治实热。
两药合用,以黄连的苦寒、附子的辛热而达寒热互制、清温并施的目的。治疗上热下寒、寒热格拒证。
组成方剂
四逆汤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适用于心肾阳衰寒厥证,常见表现为手足发冷明显,怕冷蜷卧,疲惫想睡觉,面色苍白,腹痛,腹泻,呕吐不渴。
白通汤
药物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能与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适用于少阴病阴盛戴阳证,常见表现为手足冰凉,腹泻,面部发红等。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功能与主治:助阳解表。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表现为发热,怕冷明显,增添厚衣被而寒冷,神疲乏力而想睡觉;还可以治疗暴哑,表现为突然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能说话,或咽喉疼痛,怕冷发热,疲惫想睡觉,舌淡苔白。
制成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部、腹部冷痛,呕吐腹泻,手足不温。
参桂理中丸
药物组成:附子(制)、干姜、人参、肉桂、白术(炒)、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祛湿定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腹泻、手足冰凉、胃寒呕吐、寒湿疝气以及妇女虚寒痛经。
济生肾气丸
功能与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适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引起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通畅、痰饮咳喘。
固肾定喘丸
药物组成:盐
补骨脂、附子(黑顺片)、肉桂、盐益智仁、
金樱子肉、熟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车前子、牛膝、
砂仁。
益心丸
功能与主治:益气温阳,活血止痛。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常见表现为胸闷心痛,心悸气短,怕冷,肢体发凉,身体乏力,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加剧;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的人。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附子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附子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孕妇慎用,不宜与
半夏、瓜蒌、
川贝母、
白蔹、
白及等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附子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热证、阴虚阳亢、真热假寒的人忌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附子可引起中毒反应,口服或注射均有发生。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及四肢麻木、说话不爽利、流涎、恶心、呕吐、头昏乏力、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瞳孔散大,严重时可因心脏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鉴别用药
生附子、炮附片与淡附片
生附子、炮附片与淡附片三者都是附子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
生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元阳虚脱出现的肢体冰凉、脉微、阳痿宫冷、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腹部冷痛、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生附子有毒、加工炮制后毒性降低,利于内服。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虚寒腹泻。
淡附片擅长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适用于亡阳虚脱,常见表现为肢体冰凉、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与乌头
两者来源于同一植物,都是辛热、有毒的中药,善于散寒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诸痛,尤其擅长治疗寒痹疼痛剧烈的情况。
附子擅长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是治亡阳证和阳虚证的常用药物。
乌头止痛作用较强,还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古代文献记载附子还可以作为麻醉止痛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