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中药材的炮制品
具有较强的燥湿化痰功效
妊娠期慎用;不可以和乌头类药物一起使用
中药介绍
法
半夏(Prepared Pinellia Tuber)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半夏取自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痰饮导致的咳嗽、痰多、眩晕头痛等。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以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虫蛀。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
瘿瘤气。”
《本经逢原》:“同
苍术、
茯苓治湿痰;同瓜蒌、
黄芩治热痰;同南星、
前胡治风痰;同
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治疗功效
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
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作用分析
燥湿化痰
法半夏可入肺经,能燥湿而化痰浊,用于治疗湿痰聚集在肺,肺气壅滞引起的咳嗽、痰多色白。
又可以温化痰饮,治疗寒痰引起的咳嗽、气喘,肢体寒冷、背部冷,痰多、颜色清稀、挟有泡沫等。
法半夏还可以入脾胃经,可以燥化中焦痰湿,助脾胃运化,用于治疗痰饮内停,上犯清阳,或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心悸及痰厥头痛,气滞痰凝引起的
咽部异物感、吞不下吐不出等。
临床应用
湿痰、寒痰证
治疗痰湿在体内聚集引起的咳嗽痰多、气逆,可以配伍陈皮、
茯苓等。
治疗寒痰聚集在肺脏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肢体寒凉,感寒后易发咳嗽等,可以配伍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等。
治疗痰热聚集在肺脏引起的咳嗽、痰黄质稠等,可以配伍
黄芩、瓜蒌等。
治疗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头痛、胸闷不适,呕吐痰液、涎液等,可以配伍
天麻、
白术、茯苓等。
胸闷、胸痹、瘰疬痰核、梅核气
治疗痰湿引起的胸闷不适,或有呕吐、泄泻等,可以配伍黄连、黄芩、干姜等。
治疗胸阳不振、痰浊聚集引起的胸痹,表现为心痛严重,甚至牵引到背部等,可以配伍瓜蒌、
薤白等。
治疗气滞痰结导致的梅核气,表现为咽中有异物感,吞不下吐不出,无热象者,可以配伍
厚朴、苏叶、茯苓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法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法
半夏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法半夏水煎服,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也可以入丸、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
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
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每100千克净半夏,用甘草15千克,生石灰10千克。
常见配伍
法半夏配制天南星
法半夏与制
天南星均为辛温燥湿化痰要药。法半夏归脾、胃、肺经,主治寒湿痰浊;制天南星辛开燥烈之性尤过,兼归肝经,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
二药相配,法半夏燥湿运脾,以制生痰之源;制天南星化痰开滞,以搜经络中风痰,合而散周身痰湿,尤以祛风痰为著,适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头僵硬言语不利索,以及癫痫惊风等。
法半夏配天麻
法半夏辛温,长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要药;
天麻甘平,善于平肝息风,为治风要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之说,故用法半夏燥湿化痰以治其本,用天麻息风平肝而治其标。
二药配对,标本兼顾,擅长化痰息风,适用于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头痛。
法半夏配天竺黄
法半夏味辛,性温,能燥湿化痰;
天竺黄味甘性寒,善于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化痰的功效,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的作用,适用于痰湿内停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胀满;或痰涎壅盛、中风言语不利,痰热惊厥、癫痫。
法半夏配麦冬
法半夏辛温燥散,有燥湿化痰的功效;
麦冬有养阴益胃,润肺清心的功效。
两药配伍,可以润肺胃而降逆气,清虚热而化痰浊,适用于热病伤津、肺胃阴虚及肺痿虚热日久引起的咳嗽、气逆,口干舌红,胃中嘈杂,呕吐等。
法半夏配干姜
法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干姜辛热,有温肺化饮之功。
两药配伍,既温散肺中寒邪而利肺气之肃降,使水道通调而痰饮可化;又能温脾胃去湿浊而绝生痰之源,适用于寒痰阻肺,咳嗽气喘,咯痰清稀。
组成方剂
二陈汤(《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半夏、
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生姜、
乌梅。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湿痰证,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胸膈胀满不适,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功能与主治: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适用于梅核气,症状表现为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功能与主治:化痰息风,健脾祛湿。适用于风痰上扰证,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胸膈胀满不适,恶心呕吐,舌苔白腻。
小陷胸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实。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宽胸开结。适用于痰热互结之结胸证,症状表现为胃脘部堵塞满闷不适,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
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半夏、
黄芩、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干姜。
功能与主治: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消除体内结块)。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症状表现为胃脘部堵塞满闷不适,但满而不痛,或呕吐,
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制成中成药
法半夏枇杷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理气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咽喉干燥,喉痒,胸闷气喘。
半夏天麻丸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化痰息风。用于脾虚湿盛、痰浊内阻所致的晕眩、头痛、头部仿佛被蒙住或裹住、胸脘满闷。
风寒咳嗽丸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表现为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
金嗓利咽丸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痰利咽。用于痰湿内阻、肝郁气滞所致的
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
声带肥厚见上述证候者。
恒制咳喘胶囊
药物组成:法半夏、红花、生姜、
白及、
佛手、甘草、紫苏叶、薄荷、
香橼、陈皮、
红参、西洋参、砂仁、
沉香、丁香、豆蔻、肉桂、
赭石。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温阳化饮,止咳平喘。用于气阴两虚,阳虚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喘、胸脘满闷、倦怠乏力。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法
半夏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法半夏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法半夏不可以和乌头类药物一起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妊娠期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法半夏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法半夏和乌头类药物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不可以一起使用,乌头类药物包括
川乌、制川乌、
草乌、制草乌、
附子。如果您正在服用乌头类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及出血证的人群禁服法半夏,有热痰、燥的人应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半夏对胚胎有毒性,有可能致畸,并有一定的致突变效应。
半夏制剂长期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
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鉴别用药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与生半夏
六种药物为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均可化痰,但功效各有特点。
清半夏辛温燥烈之性较缓,善于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咳嗽,胃脘满闷不适。
法半夏温性较弱,功能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心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
姜半夏温中化痰,善于降逆止呕,适用于痰饮呕吐,胃脘满闷不适。
竹沥半夏药性变凉,功能为清化热痰,适用于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闭,中风语言不利等。
半夏曲功能为燥湿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阻食滞,腹痛腹泻,大便不畅,呕吐、恶心等。
生半夏毒性较大,功效偏于解毒散结,多外用治疗痈肿、
淋巴结结核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