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的功效
主治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肺热咳嗽等
孕妇慎用;有儿茶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中药介绍
儿茶(Black Catechu)取自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肺热咳嗽等病症。
主要药性
味苦、涩,性微寒。归肺、心经。
产地选材
儿茶主产于云南。一般于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后可用,用时捣碎。
选材以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味苦涩者为佳。
性状特征
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泽,平滑或有龟裂纹。
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后略甜。色黑略带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涩。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防潮湿。
古籍记载
《饮膳正要》:“祛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治疗功效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主治病证
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
作用分析
活血止痛
儿茶味苦,苦能沉降;性偏凉,能够活血疗伤、消肿止痛,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
止血生肌
儿茶味苦、涩,苦能降泄,涩可收敛;此药性偏凉,凉能清热,因此可以收敛止血,凉血清热,多用于多种出血证,包括
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及外伤出血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妄行者。
收湿敛疮
儿茶味苦,苦燥除湿,味涩,涩能收敛;性凉,凉能清热,因此可以解毒收湿,收敛疮口,促进新肉生长,多用于治疗各种诸疮溃烂、皮肤湿疮、湿疹等证。
清肺化痰
儿茶味苦、涩;性凉。苦能降泄,凉能清热,主入肺经,因此可清上焦肺热,化痰止咳,多用于治疗痰热咳嗽。
临床应用
跌仆伤痛
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者,可单用或与
血竭、
自然铜、
乳香等配伍。
外伤出血,吐血衄血
治疗血热出血引起的多种内外出血病证或外伤出血,常与血竭、
降香、
白及等配伍。
治疗内伤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既可单用,也可配伍
大黄、
虎杖等。
疮疡不敛,湿疹,湿疮,下疳阴疮,痔疮
治疗多种外科疮疡、痔疮等病症,如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常与乳香、
没药、
冰片等配伍,研末外敷。
治疗下疳阴疮(指梅毒发于下生殖器),单用研末,或配珍珠、冰片,研末外敷。
治疗痔疮肿痛,多将本品研末,配少许
麝香,调敷患处。
肺热咳嗽
治疗肺热咳嗽有痰,可与桑叶、苏子等配伍。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儿茶具有抗
血栓形成、调脂、抗炎、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
儿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内服:儿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3克,包煎。多入丸、散剂服用。
外用:外用时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该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刷去灰屑,研成小块或细粉。
常见配伍
儿茶配乳香
儿茶擅长解毒收湿,敛疮生肌;
乳香善于消肿生肌。两药配伍,能增强祛腐生肌敛疮之功,适用于诸疮溃烂、久不收口等。
儿茶配桑白皮
儿茶能够清肺化痰;
桑白皮可以泻肺清热。两药配伍,共同发挥清肺泄热、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痰火郁肺或肺热咳嗽有痰者。
组成方剂
腐尽生肌散
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敛疮生肌。适用于一切痈疽等毒,各种疮疡溃烂不敛者。
制成中成药
生肌散
药物组成:象皮(
滑石烫)、乳香(醋炙)、没药(醋炙)、血竭、儿茶、冰片、
龙骨(煅)、
赤石脂。
功能与主治:解毒生肌。用于疮疖久溃、肌肉不生、久不收口。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儿茶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儿茶容易与
血竭混淆,需加以鉴别。
孕妇慎用儿茶,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儿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有动物实验表明,儿茶大量服用容易出现惊厥、麻痹、呼吸及循环衰竭,也可引起贫血、
黄疸等。
鉴别用药
儿茶与血竭
两药均具有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均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伤出血以及疮疡久溃不敛等。
然而儿茶味涩,善于收敛,还常用于湿疹湿疮。血竭擅长活血散瘀、通经止痛,又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导致的心及腹部刺痛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