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杜仲藤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杜仲藤(Gomu-kazura)为夹竹桃科杜仲藤属植物杜仲藤、红杜仲藤及毛杜仲藤的茎皮和根皮。由于其来源植物名为杜仲藤、红杜仲藤、毛杜仲藤,和其来源植物名称相关,因此被称为“杜仲藤”。
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等;跌打损伤;外用可以治疗外伤出血。
主要药性
味苦、微辛,性微温,有小毒。归肝、肾经。
产地选材
杜仲藤产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红杜仲藤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毛杜仲藤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特征
杜仲藤
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厚为1~2.5毫米。外表面带栓皮,呈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皱纹及横长皮孔,为黄白色,刮去栓皮显红棕色,较平坦。内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纹。折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稍有弹性。
气微,味微苦、涩。
红杜仲藤
外表面为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横向裂纹,皮孔稀疏,呈点状,刮去栓皮显紫红色或红褐色。内表面为紫红褐色,具细密纵纹。
毛杜仲藤
外表面为灰棕色,稍粗糙,无横向裂纹,皮孔稀疏细小,为灰白色,刮去栓皮呈棕红色。
储存方法
干燥保存。
古籍记载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主治风湿性
腰腿痛,肾亏腰痛,阳痿,高血压。”
《广西本草选编》:“祛风活络,壮腰膝,强筋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腰腿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
治疗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
作用分析
祛风湿
杜仲藤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等。
强筋骨
杜仲藤具有强筋骨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此外,外用杜仲藤可以用于治疗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风湿痹痛
治疗腰肌劳损,症见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等;以及风湿所致的
腰腿痛、关节痛,可以与马鬃蛇(干)、千斤拔(蜜炙)、
黑老虎根、
桑寄生等药物同用。
扭伤、挫伤、骨折
治疗扭伤、挫伤、骨折,可以使用适量毛杜仲老藤皮,水煎服;并用毛杜仲鲜根皮捣烂外敷。
此外,治疗外伤出血,可以使用毛杜仲根皮适量,研粉撒敷。
现代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毛杜仲藤中的原花青素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升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均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同时对缺血性心肌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对心衰具有预防和和治疗作用。
杜仲藤可单独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杜仲藤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9克;还可以浸酒用,需要适量。此外,杜仲藤还可以捣敷或研末撒,需要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杜仲藤
9~10月采收,剥取茎皮和根皮,切片,晒干。
制成中成药
马鬃蛇药酒
药物组成:马鬃蛇(干)、千斤拔(蜜炙)、
黑老虎根、杜仲藤、
桑寄生、龙须藤(蜜炙)、
鸡血藤(蜜炙)、牛大力(蜜炙)、山苍子、半枫荷、走马胎、
狗脊、
金樱子。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肿痛,强筋骨。用于腰肌劳损,症见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等;风湿所致腰痛以及关节痛。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杜仲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杜仲藤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杜仲藤内服过量有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解毒可用
甘草60克,水煎服;或用红糖60克,生姜15克,水煎服。需要注意,本品不可混作杜仲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