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可用于汤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弱寒冷的患者禁服;有地桃花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地桃花(Urena Lobate)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地桃花或粗叶地桃花的干燥地上部分。由于其花形似桃花,因此被称为“地桃花”。
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月经不调,
咯血,吐血等;以及外用可以治疗跌打损伤,蛇咬伤等。
主要药性
味甘、辛,性凉。归脾、肺经。
产地选材
地桃花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粗叶地桃花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特征
地桃花
茎呈棕黑色至棕黄色,有粗浅的网纹。质硬。木部断面不平坦,皮部纤维性。叶大多已破碎,完整者多皱缩,上表面为深绿色,下表面为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掌状网脉,下面突出,叶腋常有宿存的托叶。
气微,味淡。
储存方法
地桃花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肠炎痢疾,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云南中草药》:“风除湿,消肿排脓。主治风湿关节痛,风湿瘫疾,感冒,疔疮。”
《福建药物志》:“主治胃痛、
疟疾、劳倦乏力、
乳腺炎、新旧伤痛、骨折。
治疗功效
祛风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
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水肿,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甲状腺肿大,喉痹,乳痈,痈疮,毒蛇咬伤。
作用分析
祛风利湿
地桃花具有祛风利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可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等症状。
也可以用于治疗痢疾,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排赤白
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
还可以治疗淋证,即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时有尿不尽的感觉等;以及腹泻,水肿等。
活血止血
地桃花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咯血,吐血等。
清热解毒
地桃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以及喉痹,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或咽喉干痒,或有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
此外,鲜地桃花捣敷可以用于治疗乳痈,可见乳房部红肿胀痛结块,并伴有发热,怕冷,头痛等全身症状,相当于西医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以及跌打损伤,刀伤,蛇咬伤等。
临床应用
流感、小儿肺炎
治疗流感,可见头痛,鼻塞,怕风、发热等症状;以及小儿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可以和万年青、陈石灰一起使用。
风湿痹痛
治疗风湿痹痛,可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等症状。可以和三桠苦、
两面针、昆明
鸡血藤一起使用。
痢疾、带下病
治疗白带量多;以及痢疾,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肛门坠胀,排赤白脓血便等。可以和
飞扬草一起使用。
治疗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等,可以与
一点红、白花蛇舌草、鸡血藤、
桃金娘根、白背叶根等药物配伍使用。
毒蛇咬伤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地桃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药理作用。
地桃花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地桃花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0~60克;也可以捣汁或浸酒服用。此外,地桃花还可以外用,需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地桃花
全草全年均可采,切碎,晒干。根部于冬季挖取,切片,晒干。
制成中成药
花红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通过干燥湿邪的方法来止住白带,以及祛除瘀血以缓解疼痛。用于治疗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地桃花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地桃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地桃花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脾胃虚弱寒冷的患者禁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