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体内无湿热、小便过多的人忌服
中药介绍
地肤子(Belvedere Fruit)取自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不通畅、尿频、尿痛、尿不尽,风湿侵袭肌表所致的风疹、湿疹,皮肤瘙痒以及局部瘙痒、带下。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以饱满、色灰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2~3毫米。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
剥离花萼内有种子一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1毫米。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潮。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名医别录》:“祛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
治疗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主治病证
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作用分析
清热利湿
地肤子味辛苦气寒,性清利而疏散,入膀胱经,能清下焦湿热,适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不通畅、尿频、尿痛、尿不尽。
祛风止痒
地肤子既能清体内湿热,又能外散肌肤之风而止痒,是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常用药,内服、外用都可以,外用效果更好。适用于风湿侵袭肌表所致的风疹、湿疹,皮肤瘙痒以及局部瘙痒、带下。
临床应用
热淋涩痛
风疹湿疹,阴痒带下
治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的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可与
苍耳子、
川芎、红花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地肤子有抗菌、抗过敏、调节胃肠运动和保护心肌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地肤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地肤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或入丸、散。
外用时适量,煎汤熏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净制即得。
常见配伍
地肤子配蛇床子
地肤子性寒,
蛇床子性温,二者均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
二者配用,加强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适用于阴部瘙痒、湿疮湿疹、疥癣等。
组成方剂
地肤子散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适用于小儿积热、小便不通。
制成中成药
洁尔阴泡腾片(洗液)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秘;霉菌性、滴虫性及
细菌性阴道病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地肤子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地肤子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体内无湿热、小便过多的人忌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地肤子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体内无湿热、小便过多的人忌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地肤子与萹蓄
两者同为利水通淋药,味苦性寒凉,均能清热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二者常配伍使用,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量少、颜色深黄,以及湿疹、湿疮、阴痒、周身瘙痒等皮肤病。
然而
萹蓄利尿通淋之力较强,善于清膀胱湿热,多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地肤子利尿通淋作用平和,并且清利湿热、祛风止痒之力较强,多用于治疗皮肤病。
地肤子与苦参
两者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并且都有利尿作用。
二者常配伍使用,适用于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妇女阴痒带下以及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不通畅、排尿时疼痛等。
此外,地肤子以利水通淋为主要功效,用于热淋涩痛等。
苦参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因而外治热毒疮肿,内治泻痢
黄疸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