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引起的感冒
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眼睛发红、痈肿疮毒,以及湿热黄疸、水肿等。
主要药性
味苦、性寒。归肺、肝、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
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状特征
地胆头
地胆头全长15~40厘米。根茎长2~5厘米,直径0.5~1厘米;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着生多数须根。
叶多基生,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4.5厘米;黄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稍具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幼叶尤甚,叶柄短,稍呈鞘状,抱茎。
茎圆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茎生叶少而小。气微,味苦。
储存方法
放在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解毒,去疲,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
《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病证
感冒
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目赤,痢疾,痈疮肿痛。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地胆头味苦性寒,可以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引起的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眼睛红肿、痈疮肿痛。
地胆头既可以清热除湿,又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利尿消肿
地胆头入肺、肾经,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既可以上宣肺气、发汗解表,使肌肤的水湿从毛孔外散,又可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下助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
临床应用
咽喉肿痛
治热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与解毒利咽的药物如
升麻、
马勃等同用,或与
黄芩、
桔梗、
甘草等同用。
湿热黄疸
治湿热
黄疸,常与利湿退黄药如茵陈蒿、栀子、
大黄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地胆头具有抑菌、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地胆头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搭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地胆头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外用时捣敷,或煎水熏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地胆头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制成中成药
三金感冒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常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干。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地胆头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孕妇慎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地胆头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