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炎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痛等,严重时伴有发热症状
积极消除病因,对症支持治疗
大部分预后好,盆腔炎症迁延不愈者可出现不孕等后遗症
定义
妇科炎症是指女性内外生殖器官感染不同病原体后发生的炎性疾病,包括外阴及阴道炎症,
子宫颈炎症,盆腔内的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子宫旁结缔组织所发生的炎症等。
根据炎症所在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
外阴瘙痒、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宫颈充血,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
致病原因
生殖器官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出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健康女性生殖道的解剖特点、生理生化特点以及局部免疫系统,使其对病原体的入侵有自然防御功能。
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微生态平衡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而宫颈容易受到性生活、分娩、经宫腔操作损伤、阴道炎等多种因素诱发炎症。盆腔炎症病原体99%来源于内源性,由阴道或宫颈的菌群上行感染引起。
高危因素
存在以下情况者可能为妇科炎症高危人群:
性生活活跃期妇女;
绝经后妇女及婴幼儿: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下降;
存在不洁性生活史;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者;
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
发生炎症的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不同。
外阴及阴道炎症
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有瘙痒、疼痛、烧灼感,局部肿胀、疼痛等;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表现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豆渣状或凝乳样。
子宫颈炎症
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
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经期间阴道出血或伴泌尿系统感染等。
盆腔炎性疾病
病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及腹膜)炎症的总称,包括
子宫炎、
输卵管炎、卵巢炎、输卵管卵巢炎、
盆腔腹膜炎及
盆腔结缔组织炎,其中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可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伴发热或伴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生殖器结核
女性生殖器官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种表现,常继发于肺结核、
肠结核、腹膜结核等。
可表现为不孕、月经失调、
下腹坠痛及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就医科室
妇产科
出现不明原因的外阴皮肤异常、瘙痒、疼痛、局部肿胀、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疼痛、不孕等,建议及时妇产科就诊。
急诊科
若出现急性下腹痛伴发热等紧急情况,建议急诊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妇科检查可能会引起不适。
除尿失禁患者外,检查前建议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建议排便后检查。
处于月经期一般暂时避免妇科检查。若为阴道异常流血则必须检查。
请勿对医生隐瞒性生活史及婚育史。
考虑到某些疾病需进行分泌物标本采集,建议就诊前24小时内禁止性生活、阴道灌洗及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阴道异常分泌物,性状如何?
是否有腹痛、发热?
是否有腹部包块?
病史清单
月经史或停经史。
性生活史、生育史。
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尿检验结果。
腹部B超或子宫附件B超结果。
分泌物镜检及微生物培养结果。
阴道涂片、子宫颈刮片、TCT等结果。
HPV检测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诊断。
病史
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疾病发生、演变和诊疗全过程。
患者年龄、职业、传染病病史、手术外伤史、药物过敏史、性生活史、生育史、月经史、家族中有无
肿瘤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外阴及阴道炎症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有瘙痒、疼痛、烧灼感,局部肿胀、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子宫颈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经期间阴道出血或伴泌尿系统感染等。
盆腔炎性疾病可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伴发热。
生殖器结核表现为不孕、月经失调、
下腹坠痛及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体征
外阴炎急性期可见外阴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时检查可见外阴皮肤增厚、粗糙、
皲裂,甚至
苔藓样变。
前庭大腺炎或脓肿者可见前庭大腺处皮肤红肿、压痛明显,患侧前庭大腺开口处可见白色小点,脓肿形成时局部可触及波动感。
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或棉拭子擦拭子宫颈管易诱发出血。
盆腔炎患者体征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异常发现,或妇科检查仅发现子宫颈举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若为输卵管积脓或
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触及宫旁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常规等。
尿液检查
建议留中段清洁尿。
可能存在尿液中细菌或白细胞、红细胞增多。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酸碱度、阴道分泌物微生物检查,其中阴道微生物检查为重要的确诊依据,并且可指导治疗。
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可协助选择敏感抗生素。
宫颈分泌物镜检及微生物检查。
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包括阴道涂片、子宫颈刮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等。
子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X线摄影、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等。
腹腔穿刺检查
可经腹壁穿刺和经阴道后穹窿穿刺两种途径完成。穿刺液体外观通常为脓性,可送培养和穿刺液常规检查。
为有创检查。
内镜检查
包括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和输卵管镜等。
病理学检查
如子宫内膜活检。
鉴别诊断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由于腹腔内出血,临床可见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等症状,与盆腔炎性疾病相似。
盆腔炎性疾病者可出现
高热,且白细胞明显升高;
输卵管妊娠者则表现为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盆腔炎性疾病者后穹窿穿刺可吸出脓液;
异位妊娠者则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可资鉴别。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与盆腔炎性疾病二者均可见身热、腹痛、白细胞升高。
盆腔炎性疾病痛在下腹部,病位较低,常伴有月经异常;而急性阑尾炎多局限于右下腹部,有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影像学阑尾炎可见阑尾肿大增粗。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常有突然腹痛,逐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甚高。
B超检查或妇科盆腔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治愈炎症。
治疗原则:积极消除病因,有全身症状者以及存在消化、泌尿系统等合并症状者,一般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可根据分泌物微生物培养,选择针对病原体的药物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多采用口服或阴道给予抗滴虫药物,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类药物。
萎缩性阴道炎:一般无需治疗,严重不适可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
子宫颈炎、
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及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慢性炎症可考虑中药调理。
生殖器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休息营养为辅。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包括脓肿切开引流、囊肿造口等。
盆腔炎性疾病药物治疗控制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愈情况
大部分妇科炎性疾病通过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后可治愈。
危害性
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
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推荐低脂高优质蛋白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
纤维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
生活管理
保持私处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
炎症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因疲劳加重症状。
外阴瘙痒者注意皮肤护理,局部严禁搔抓,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清洗液。
部分疾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需要性伴侣一同诊治,或遵医嘱。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心理支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适当进行读书、听音乐等调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情监测
建议治疗期间关注并记录自身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按照医嘱定期复诊并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滴虫阴道炎患者再感染率很高,最初感染3个月内需要追踪、复查。
预防
部分炎性疾病可以通过生活管理进行预防,包括保持私处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