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
灯盏细辛是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灯盏细辛过敏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灯盏细辛(Erigeronbreviscapus)取自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脑部血脉瘀滞导致的中风偏瘫、心脏血脉痹阻导致的胸痹心痛,以及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头痛等。
主要药性
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云南、湖南、广西、贵州及四川等地。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以根多、叶色黄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灯盏细辛
干燥全草长15~25厘米。根部呈圆柱形,淡褐色至黄褐色;茎部长14~22厘米,圆柱形,黄绿色;叶片皱缩、破碎,黄绿色;气微香,味微苦。
储存方法
置于干燥处。
古籍记载
《滇南本草》:“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治感冒头痛,牙痛,胃痛,风湿疼痛,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瘫痪,
骨髓炎。。
治疗功效
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
主治病证
用于治疗脑部血脉瘀滞引发的中风偏瘫,心脏血脉痹阻导致的胸痹心痛,以及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等。
作用分析
活血通络止痛
灯盏细辛能够促进血脉运行,使经络畅通,缓解疼痛。
能够用于治疗血脉不通导致的疾病,如头部血脉不通导致的中风、偏瘫,心脏血脉不通导致的胸痹、心痛等。
祛风散寒
本品味辛性温,能够祛散寒邪,解除肌表风邪。
能够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入侵人体肌肉、关节等处引发的风湿痹痛,以及风寒邪气由肌表侵入机体导致的感冒、头痛、牙痛等。
临床应用
头痛,风湿痹痛
血瘀气滞诸痛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炎后遗症之瘫痪
单用灯盏细辛,调入鸡蛋蒸熟服用。
腹泻
小儿营养不良,水肿
单用灯盏细辛,冲服或蒸鸡蛋服。
骨髓炎
治疗
骨髓炎可选鲜灯盏细辛,配伍
大蓟根,捣碎敷于患处。
现代研究
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抗凝血、抗
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氧化、扩张血管等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会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灯盏细辛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等。
用法用量
灯盏细辛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9~15克,或研末蒸鸡蛋服用。外用适量捣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常见配伍
灯盏细辛配丹参
灯盏细辛入心、肝经,味辛性温,能温煦、畅通经络,祛散寒邪;
丹参入心、肝经,味苦微寒,擅长活血祛瘀,使经络畅通,缓解疼痛。
两药合用,能增强活血散瘀、通脉止痛的疗效,适用于因脑部血络瘀阻,或心脉痹阻引发的各类疾病。
制成中成药
灯盏细辛胶囊
药物组成:灯盏细辛。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适用于脑部血管瘀阻导致的中风、偏瘫,心脉阻滞引发的胸痹心痛等。
益脉康片
药物组成:灯盏细辛浸膏。
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
药物组成:灯盏花素。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中风病、冠心病心绞痛证属瘀血血阻滞者。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灯盏细辛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灯盏细辛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灯盏细辛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目前暂未见灯盏细辛单用的不良反应报道,但有其成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如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引发
药疹、胃肠道反应等。
鉴别用药
灯盏细辛与细辛
二者皆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均可治疗感冒头痛、牙痛等。
灯盏细辛味辛性温,温煦经络、祛散寒邪、缓解疼痛的效力较强,故而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细辛味辛性温,归肺经,能够祛风散寒,缓解疼痛,又能宣通鼻窍,温养肺部、促进停聚的水液运行,适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流涕,以及痰饮实邪停留于肺部引发的咳喘气逆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