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是食物。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无实热者慎服,脾胃虚寒或体质虚寒者禁服,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慎用
中药介绍
淡竹叶(Lophatherum Herb)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体内有热所引起的心烦口渴,小便少、尿液黄、尿道灼热疼痛,口舌生疮等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淡竹叶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适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江苏。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淡竹叶
长25~75厘米。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
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厘米,宽1~3.5厘米;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
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储存方法
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祛烦热,利小便,清心。”
《本草从新》:“甘淡寒,利小便。小便利则心火因之而清,故能兼除烦热。”
《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治疗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作用分析
清热泻火
淡竹叶味甘,性质寒凉,可以清除心经中的火热邪气,适用于心中火热炽盛所引起的口舌生疮。
除烦止渴
淡竹叶性质寒凉,入心经能清心火以解除烦闷,入胃经能泻胃火以缓解口渴,可用于治疗热邪损伤津液而引起的心烦口渴。
利尿通淋
淡竹叶味甘、淡,可以利尿,性质寒凉能清心火,还可以清除小肠中的火热邪气,使火热邪气随小便排出体外,能用于治疗心火向下转移到小肠所引起的小便少、尿液黄、尿道灼热疼痛等。
临床应用
热病烦渴
治疗火热邪气损伤津液引起的心烦口渴,可与
黄芩、
知母、
麦冬等同用。
口舌生疮,热淋涩痛
治心火炽盛所引起的舌尖发红,口舌生疮;或心火向下转移到小肠所引起的尿少、尿液黄,尿道灼热疼痛,常与
木通、栀子、生地黄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淡竹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一切药性、药效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淡竹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淡竹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5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切段。
常见配伍
淡竹叶配芦根
淡竹叶擅长清除心经和胃经的火邪而解除烦闷、缓解口渴,
芦根擅长清除肺经、胃经的热邪而生津止渴。
两种药物相互配伍,可以清热除烦止渴。适用于热病消耗体内液体所引起的心烦口渴。
淡竹叶配麦冬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两药配伍,可以起到清心火、除烦、促进津液生成的作用。适用于温热类疾病波及心脏所引起的自觉身体热,烦躁等症状。
淡竹叶配白茅根
淡竹叶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两药配伍,增强清热利尿的功效,可用于尿道灼热疼痛,尿道出血,小便难以排出的患者。
组成方剂
小蓟饮子
功能与主治:利尿止血。适用于热势聚在膀胱所引起血淋,临床症状是尿中带血,小便多,尿液黄,尿道灼热疼痛。
制成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受风邪、热邪所引起的感冒,症状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清暑解毒颗粒
药物组成:金银花、芦根、淡竹叶、滑石粉、薄荷、
夏枯草、甘草。
功能与主治:祛暑解毒,止渴。用于夏季炎热或高温作业中暑,症见心烦、自觉身热、口渴、头晕乏力。
肾舒颗粒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膀胱有热所引起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
尿道炎、
膀胱炎,急、
慢性肾盂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药膳食疗
口渴多饮,心烦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
淡竹叶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将淡竹叶用水煎汤,去渣,以淡竹叶汤代水,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将熟的时候,放入冰糖拌匀,继续煮到粥汁黏稠即可。
每日1剂,连用3~5天。
热病后期、气阴不足所致口干、烦渴、气短、乏力
西洋参3克,粳米50克,麦门冬10克,淡竹叶10克。
西洋参研末,水煎麦门冬、淡竹叶,去除药渣取汁液,再加入西洋参末、粳米,慢火煮成稀粥食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淡竹叶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淡竹叶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淡竹叶暂无配伍禁忌,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淡竹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无实热者慎服,脾胃虚寒或体质虚寒、阳气不足者禁服,阴精亏损,自觉热气从里向外散发、定时发热者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淡竹叶与竹叶
两者味甘、淡,性质寒凉,归心、胃、小肠经,都能够清热除烦、利尿,治心火向下转移到小肠所引起的心烦、口舌生疮及小便多、尿液黄、尿道灼热疼痛。
淡竹叶清热利尿作用较好,多用于口舌生疮、尿液黄及尿道灼热疼痛。
竹叶清心除烦的功效较好,多用于热病所引起的心烦;又有辛味,具有疏散的作用,多用于风热邪气侵犯皮肤肌肉或温热类疾病初期。
淡竹叶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做熬粥、代茶饮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淡竹叶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淡竹叶药用时一般生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代茶饮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淡竹叶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为6~10克。
淡竹叶作为食物时,可做粥、茶等,适量食用。
药膳应用
粥类
竹叶芦根粥
材料:粳米100克,
芦根15克,淡竹叶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芦根、淡竹叶切碎,用布包好,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健脾养胃,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麦冬竹叶粥
材料:
麦冬10克,淡竹叶15克,粳米100克,红枣6枚。
做法:将麦冬、淡竹叶用清水煎煮,取药汁,放入粳米、红枣一起煮粥。
功效:养阴和胃,清热除烦。
茶类
荷叶竹青凉茶
材料:荷叶、淡竹叶、西瓜翠衣等份,冰糖适量。
做法:将以上多味煮水。
功效:生津止渴。
营养成分
含糖类、
纤维素、维生素B
2、
维生素E,以及钙、钾、镁、铁、锰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食用注意
孕妇忌服。
肾气不足、小便多、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者禁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