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经期、孕期的女性禁服;虚痢日久的患者禁用;有刺苋菜过敏史的人禁用
中药介绍
刺苋菜(Spiny Amaranth)为苋科苋属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由于其来自苋科苋属植物,叶柄有刺,又可作为野菜食用,因此被称为“刺苋菜”。
用于治疗痢疾,湿热泄泻,带下,胃出血,便血,痔血等。
主要药性
味甘,性微寒。
产地选材
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河南等地。
性状特征
刺苋菜
主根长圆锥形,有的有分枝,稍木质。茎为圆柱形,多有分枝,呈棕红色或棕绿色。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菱状卵形,长为4~10厘米,宽为1~3厘米,先端有细刺,全缘或微波状;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叶腋有坚刺1对。
雄花集成顶生圆锥花序,雌花簇生于叶腋。胞果近卵形,盖裂。
气微,味淡。
古籍记载
《岭南采药录》:“取叶茎煎饮,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痢;煎水洗痔疮,消水肿;又捣烂以之擦血癣。”
《广西中药志》:“清热利湿,利大小肠。治痢疾,大便出血及湿热肚痛。外用可捣烂敷疮。。
治疗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
胃出血,便血,痔血,
胆囊炎,
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作用分析
清热利湿
刺苋菜可以去除体内的热邪和湿邪,可以用于治疗痢疾,症见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排赤白
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也可以用于治疗湿热泄泻,表现为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等。
还可以用于治疗带下,可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气味臭秽,
外阴瘙痒等。
凉血止血
刺苋菜能够使血液凉润,防止出血,可以用于治疗胃出血,便血,痔疮出血。
解毒消痈
刺苋菜具有解毒消痈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
甲状腺肿,以及瘰疬,症见颈部及耳后触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不红不痛,相当于
颈部淋巴结结核等。
此外,刺苋菜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痈疽疔毒(急性化脓性疾病);煎水洗,可以治疗痔疮肿痛,皮肤湿疹;烧灰研末搽敷,可以治疗牙龈糜烂出血;煎服并捣敷伤口,可以治疗蛇咬伤。
临床应用
胆囊炎、胆道结石
治疗胆囊炎、胆道结石,鲜刺苋叶可以和猪小肠(去油脂)加水炖熟,然后分次服。
痢疾或肠炎
治疗痢疾,表现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排赤白脓血便,肛门灼热等;或肠炎,可见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可以和旱莲草、
乌韭配伍使用。
痔疮便血
治疗痔疮便血,刺苋菜鲜根可以和鲜
马鞭草以及少量醋一起使用。
蛇咬伤
治疗蛇咬伤,刺苋全草可以和犁头草一起使用,捣烂如泥,敷伤口周围及肿处。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刺苋菜具有镇痛、止血和抗炎等药理作用。
刺苋菜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刺苋菜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鲜品30~60克。还可以外用,捣敷或煎汤熏洗,需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刺苋菜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刺苋菜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刺苋菜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刺苋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经期、孕期的女性禁服。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刺苋菜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虚痢日久(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粪质稀烂或便中带血等)的患者禁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根据民间经验,刺苋菜有小毒,服量过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