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止咳、退黄、活血、通络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忌服
中药介绍
穿破石(Radix Maclurae Cochinchinensis)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干燥根。
用于治疗湿热邪气引起的
黄疸,治疗跌打瘀痛,治疗风湿热痹、关节肿痛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微苦,性凉。归肺、胆、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全年均可采,除去须根,洗干净,切片或段,晒干。
性状特征
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厚薄不一,外皮橙黄色或橙红色,具有多数纵皱纹,有的密布细小类白色点状或横长的疤痕。
栓皮较薄,多成层状,极易脱落,脱落处显灰黄色或棕褐色。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宽广,有小孔。气微,味淡。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处,防蛀。
古籍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亦祛风。”
《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肩疮和蜜捣敷。。
治疗功效
止咳,退黄,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
用于肺结核,湿热黄疸,胁肋疼痛,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作用分析
止咳
穿破石可以治疗肺结核,肺虚引起的虚劳咳嗽等症。
退黄
穿破石能清热祛湿,可以用于治疗湿热
黄疸,胁肋疼痛,胃脘、腹部的疼痛,小便淋漓涩痛。
活血
穿破石能清热,消肿,治疗腹部出现有形或无形的积块,有胀痛感,闭经,皮肤红、肿、热、痛,
外痔引起的出血。
通络
本品能够祛风清热除湿,用于风湿热邪引起的
关节红肿疼痛的患者。
临床应用
风湿痛
治疗风湿痛,常与牯岭勾儿茶、青棉花藤等同用。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肺结核
治疗肺结核,常与柘藤根、铁包金(细纹勾儿茶)、
百部等同用。
骨折
治疗骨折, 穿破石常与三加皮、胡颓子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穿破石具有保肝、抗
肝纤维化、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
穿破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穿破石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鲜者可用至120g。
穿破石也可浸酒。外用时适量,捣敷。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干净,晒干,或者浸润透彻,切片,晒干。
制成中成药
宫炎平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收敛止带。用于湿热瘀阻所导致的妇人小腹隐痛,带下病,症见小腹隐隐作痛,经色紫黯、有块,带下色黄质稠;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穿金益肝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用于
黄疸、胁痛及急慢性肝炎属于肝胆湿热证的患者。
抗痨颗粒(胶囊、浓缩丸、丸)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散瘀生新,祛痰止咳。用于浸润型肺结核、痰中带血。
活络止痛丸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肢体游走性疼痛,手足麻木酸软。
驳骨水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扭伤,肌肉劳损,骨折,脱臼。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穿破石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穿破石暂无配伍禁忌,孕妇忌服。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忌服。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穿破石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