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气宽中、化痰降逆、和胃解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胃热而唾血的人忌用
中药介绍
橙皮取自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甜橙的果皮。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脘部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食欲降低、饮食不消,痰壅气逆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胸胁闷痛等。
主要药性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产地选材
产于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冬季或春初收集食用甜橙时剥下的果皮,晒干或烘干。
性状特征
呈不规则的条状、丝状或块片状,厚16毫米。外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黄绿色,具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或具凸起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较平整,附黄棕色或黄白色筋络状维管束。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棕红色点状油室。
储存方法
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滇南本草》:“主降气宽中,破老人痰结,痰如胶者效。”
《岭南采药录》:“凡遇乳痈初起,以之煎水,大热洗患处,数次即可消散。”
《四川中药志》:“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痰湿壅滞,胸膈满闷,痰多清稀等。。
治疗功效
行气宽中,化痰降逆,和胃解酒。
主治病证
胸脘气滞,胃脘胀满,胸胁闷痛,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醉酒。
作用分析
行气宽中
橙皮入脾、胃经,具有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脘部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食欲降低、消化不良。
化痰降逆
橙皮入肺经,具有化痰降逆的功效,又能行气,可以用于治疗痰壅气逆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胸胁闷痛。
和胃解酒
橙皮具有和胃解酒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醉酒。
临床应用
脾胃气滞
治脾胃气滞引起的胃脘部、腹部胀闷,常与
木香、
厚朴、
枳壳、山药等同用。
痰湿壅滞
治痰湿壅滞引起的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常与、法
半夏、杏仁、
茯苓等同用。
脾胃虚弱
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脘部及腹部胀闷,常与
党参、山药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橙皮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
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用法用量
橙皮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或研末,或入丸、散。
外用时适量,煎水熏洗。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润透,切丝,干燥。
组成方剂
橙皮丸
药物组成:
沉香、
白术、木瓜、
乌梅肉、橙皮、白茯苓、干生姜等。
功能与主治:调中顺气,生津止渴。适用于脾胃不和、口干想饮水。
橙香饼儿
药物组成:新橙皮、沉香、白檀、缩砂、白豆蔻仁、
荜澄茄、南
硼砂、龙脑、
麝香等。
功能与主治:宽中顺气,清利头目。适用于胃脘部及腹部胀痛、进食欲望低、头目昏眩。
葛花汤
功能与主治:分消酒湿。适用于伤酒。
制成中成药
益坤宁酊(颗粒、片)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用于妇女血虚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前、经后腹痛腰痛,妇女
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复方龙胆酊
功能与主治:健胃。适用于湿热蕴结中焦、胃气痞阻所致的胃痛。常见的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胃中空虚、
泛酸、口干口苦、口渴不想饮水、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
橙皮酊
药物组成:橙皮(粗粉)。
功能与主治:芳香健脾。主治脾胃虚弱、气滞胃脘所致的胃痞,常见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嗳腐吞酸,食积不化,舌淡红,苔薄白等。
药膳食疗
酒醉不解,呕噫吞酸
香橙皮480克(去白),陈橘皮480克(去白),
檀香120克,葛花240克,绿豆花240克,人参60克(去芦),白豆蔻60克,食盐180克(炒)。
以上均研为细末,每日空腹热水送服10克。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橙皮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橙皮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胃热而唾血的人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胃热而唾血的人忌用。
有橙皮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橙皮与陈皮
二者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具有理气、行气、化痰的功效。
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适用于胃脘部及腹部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但橙皮理气、化痰定喘、止咳下气的功效更强;陈皮补胃和中、健脾的作用更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