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理现象,指某些人乳头被碰触时感到悲伤
当乳头被触碰或刺激时产生负面情绪,如悲伤、抑郁、空虚、烦躁等
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或激素水平有关
一般可自行消解,无需治疗
定义
悲伤乳头综合征并非一个专业医学词汇,其最早来源于国外论坛。
最初是国外的母婴论坛上,有母亲提出自己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有“奇怪的感觉”,会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悲伤,然后又逐渐消失。该分享引起大家关注和认同,这种现象也被总结为“悲伤乳头综合征”。
悲伤乳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乳头被触碰时,个体会经历突然的消极情绪,从心底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难过、抑郁、烦躁,甚至可能伴随自杀想法。
根据网友分享,本综合征可能发生于任意触碰乳房的时刻,且不分男女。
医学上与其相似的症状是”不愉快的排乳反应”(Dysphoric milk ejection reflex,D-Mer)。
发病情况
目前学界尚未正式承认该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因此不存在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2019年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D-Mer在母乳喂养女性中的发生率为9.1%。
男女都可能有此现象。
致病原因
对于乳头引发悲伤的具体原因,目前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推论以下因素可能与其相关,但是目前缺乏权威证据。
生物因素
催产素
乳头受到刺激促进催产素分泌,诱发催产素系统过度反应,对情绪调节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带来突然而强烈的消极情绪。
无论男女,乳头受到刺激时都会影响催产素系统,这可能也是男女都均会出现悲伤乳头综合征的原因。
多巴胺
还可能与多巴胺水平降低有关。
神经系统中,催乳素与多巴胺水平此消彼长,女性哺乳期排乳前催乳素分泌增加,抑制了负责奖赏和制造愉悦感的多巴胺系统,从而使个体情绪体验下降。
心理社会因素
压力
部分理论认为,与乳头有关的悲伤是压力引起的一种防御反应。
个人承压能力、孕期或既往经历的压力事件,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于压力的反应模式,压力环境下个体反应过度,逆转催乳素释放的积极影响,增加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
童年期创伤
精神分析等相关理论推断,乳房与母亲关系密切。
婴幼儿期过早断奶,饥饿时未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婴幼儿,未能与母亲建立较好的依恋关系,因此长大以后,触碰乳房会产生难过、烦躁等各种不良体验。
诱发因素
可能通过触摸或刺激乳头、女性哺乳期排乳诱发。
目前的症状描述大多来自于网友的分享,缺乏从医学角度的观察、研究。
主要症状
在抚摸或碰触乳头后,突然从心底涌起一系列负面情绪和感受,可能是明显的悲伤、烦躁、愤怒、恐慌,或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些症状通常在几秒内出现,并在10分钟内消失。
其他症状
可能引发继发性的焦虑症或抑郁症,及头晕、胸闷、疲惫等躯体症状。
严重时可产生一波又一波的自杀想法。
当发生在哺乳期时,可能使母亲厌恶母乳喂养,被迫断奶。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当悲伤综合征持续出现超过半个月,且对个体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时,建议及时就医。
妇产科
如果发生在哺乳期母亲身上,严重影响正常母乳喂养,也可先到妇产科寻求医疗建议。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请及时就医,就医前请对自己的异常情况,包括症状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做记录,以便医生询问。
建议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首次发现自己有相关症状?
首次症状发生前,是否处于压力状态或受刺激?
有哪些症状表现?最严重的是什么?
除了这些症状,是否出现过自杀的想法?
症状出现的时长、频次是多久?
该症状对正常生活是否产生影响?如有,请描述影响。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精神心理障碍?
本人是否患过精神心理障碍?
是否有过创伤性经历?
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如何?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激素水平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部或磁共振成像(MRI)、胸部CT、
心电图检查。
心理检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筛查量表(PHQ-9)、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诊断依据
由于悲伤乳头综合征并非疾病名称,甚至尚未被医学界承认,目前没有关于此现象的临床研究和诊断标准。如出现严重情绪问题,应划归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等。
精神、情绪相关情况
通过门诊询问、观察家属和本人情况,检查意识、定向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感知觉、智力及自知力水平。
情感活动、意志及日常行为表现
评估是否伴有躁狂、认知缺陷和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评估是否存在自杀、自伤或暴力风险。
检查是否存在共病其他精神心理问题的情况。
鉴别诊断
抑郁障碍
相似点:都可能经常体验到消极情绪。
不同点:悲伤乳头综合征只涉及情绪反应,不包括其他认知或躯体症状,且只通过乳头刺激激发。
产后抑郁
相似点:都可能在哺乳期发生。
不同点:悲伤乳头综合征只在乳头受到刺激时发生,持续时间每次只有几分钟,而产后抑郁带来的消极情绪,在病发时几乎每一天都有,且不存在特定的情绪开关。
厌恶母乳喂养
相似点:都可能发生在母乳喂养时。
不同点:悲伤乳头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射乳之前,并在喂养时或喂养后迅速消失,而厌恶母乳喂养带来的消极情绪,在整个喂奶期间都会存在。
悲伤乳头综合征一般可在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无需要治疗。
但也不排除个体在孕产期时出现严重的不愉快的排乳反应(D-Mer),产生严重的
心理障碍,并影响女性正常哺乳。
以下方法可能对哺乳期发生的悲伤乳头综合征(即D-Mer)有所帮助。
健康教育
对于轻中度D-Mer症状者,通过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悲伤情绪产生的生理原因,将情绪问题转化为医疗问题,可帮助她们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哺乳期女性减轻产后压力。
增加哺乳时与宝宝皮肤接触,以及拥抱等其他形式的肢体互动,有助于帮助女性舒缓产后压力,削弱压力反应,并将乳房与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联系。
正念
正念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产后母亲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药物治疗
抑郁程度严重者,可使用氟伏沙明、
氟西汀等药物及时对症治疗。
治愈情况
悲伤乳头综合征一般在几分钟内消退,无需治疗。
D-Mer一般在3个月或断奶后减轻。
危害性
亲子关系
D-Mer影响下,母亲可能被迫断奶,并影响早期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心理痛苦
反复发作的悲伤乳头综合征可能影响个体情绪体验,带来较大的心理痛苦,从而引发抑郁症或焦虑症。
自杀
发作期间可能产生自杀想法,存在自杀风险。
日常管理
生活护理
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减少咖啡、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禁烟禁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多读书,多亲近自然,规律作息。
心理护理
学习科学的应对压力技巧,通过冥想、正念、听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
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转移注意力。
压力大时,积极寻求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家庭护理
悲伤乳头综合征的家属应注意陪伴,平常多聊聊天,对的其情绪反应多点理解和宽容。
建立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其生活压力。
了解自杀干预相关知识,识别、关注危险信号或求救信号,当其表达或暗示出自杀想法甚至行为时,应及时送医或寻求专业的自杀干预人员帮助。
预防
悲伤乳头综合征为生理和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结果,目前无法完全避免,可通过以下方式尽量减轻发生可能性。
减少乳头刺激,避免直接触摸乳房及相关部位。
搭建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降低压力反应水平。
增加肢体互动,平常多通过握手、拥抱等皮肤接触表达支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