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脏器或组织经坐骨大孔、小孔脱出称坐骨疝。坐骨疝临床极为罕见,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的妇女,尤以经产妇女为主;男性虽有发生,但更为少见。
坐骨大孔或小孔周围肌肉因麻痹或损伤出现薄弱区时,在腹内压增高情况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脏器即可由此疝出。
1.在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有时伴有臀上、臀下或坐骨神经痛。
2.在臀沟部(即臀下皮皱褶处)有肿物,且随体位不同而有大小变化,肿物在骨盆高卧位时可消失,加大腹压时局部有冲击感或有肿物出现。
3.平时有轻微腹部不适,当内容物嵌顿时,可出现
机械性肠梗阻症状。
1.当临床出现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2.腹部X线平片低位充气小肠肠曲及杯状影像。
3.B超可发现异常的肠反射波。
1.病史中年妇女,有多次分娩史;臀沟部出现可复性肿块,大小随体位改变;坐骨大小孔区有压痛或骨
神经痛。
2.在坐骨大孔或坐骨小孔区有压痛,部分病例在臀沟部可触及肿块,加大腹压时,局部肿块增大,咳嗽时,局部有冲击感,无嵌顿时可回纳。
3.辅助检查符合坐骨疝体征。
手术切除疝囊和闭合骶骨坐骨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
1.经腹入路手术
适用于
绞窄性疝,该法的优点是暴露良好,无损伤臀部血管、神经的危险,可切除疝囊及修补疝孔。
2.经臀入路手术
适合于
可复性疝,该法创伤较大,易损伤臀部的血管、神经,不能用于绞窄性疝。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