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入药,还可用于保健食品
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虚寒证不宜单独使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药介绍
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取自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肝血亏虚所致的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营卫不和所致的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浙江、安徽。
浙江产者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为历史上著名的“道地药材”;安徽产者称为“毫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称为“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量也很大。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放在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
以质坚实、类白色、粉性足者为佳。
性状特征
白芍
呈类圆形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酒白芍
酒白芍为白芍的炮制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炒白芍
炒白芍为白芍的炮制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醋白芍
醋白芍为白芍的炮制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微有醋气。
土炒白芍
土炒白芍为白芍的炮制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储存方法
贮藏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蛀。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滇南本草》:“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治疗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证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作用分析
养血调经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有养血敛阴、调经止痛的功效。
用于治疗肝血亏虚所致的血虚萎黄或面色苍白无华、眩晕心悸、爪甲不荣以及月经不调、痛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等病证。
敛阴止汗
白芍味酸收敛,有敛阴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等。
柔肝止痛
白芍有养血敛阴的功效,可使肝体得到滋养,使脾胃得以运化,并能缓和筋骨
肌肉痉挛导致的疼痛。
用于治疗阴血不足、肝气不和、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腹痛、四肢拘挛疼痛、风湿痹痛等病症。
平肝抑阳
白芍味酸能敛阴柔肝,味苦能泻肝抑阳,常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阳偏旺,上达头面)导致的头痛眩晕。
临床应用
血虚证
治疗血虚萎黄、头眩心悸、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等,常与
熟地黄、
当归等同用。
自汗盗汗
治疗营卫不和,表虚所致的白天汗出,活动后加剧,常与
桂枝配伍。
胁腹、四肢挛急疼痛
肝阳上亢证
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眩晕、头痛,常与生地黄、
牛膝、
赭石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白芍具有保肝、促进造血、抗
肾损伤、镇静、抗抑郁、调节胃肠运动、抗脑缺血、抗炎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一切药性、药效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白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白芍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5克。或入、丸散。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平肝抑阳、敛阴止汗宜生用,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宜炒用或酒炒用。
炮制方法
白芍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酒白芍
取白芍片,加入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每100千克白芍片,用黄酒10千克。
炒白芍
取白芍片,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醋白芍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每100千克白芍片,用米醋15千克。
土炒白芍
取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加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开放凉。每100千克白芍片,用灶心土粉20千克。
常见配伍
白芍配甘草
白芍味酸性寒,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
甘草味甘性平,可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解比较紧急的疼痛症状)。
两药配伍使用,可酸甘化阴,具有柔肝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脾不和、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腹痛、四肢拘挛疼痛等病症。
白芍配龟甲
白芍擅长敛阴泄热,
龟甲善于滋阴潜阳(通过补充阴液来抑制上升太过的阳气)。
两药配伍使用,可增强敛阴潜阳,柔肝息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热病伤津、虚风内动所致的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
白芍配石决明
两药配伍使用,具有益肝阴,平肝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
白芍配木香
两药配伍使用,具有行气和血,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腹痛下痢等。
白芍配枸杞子
白芍擅长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枸杞子善于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两药配伍使用,具有养血柔肝,补肾益精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头晕目眩,眼目干涩等。
组成方剂
芍药汤
药物组成:芍药、
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
大黄、
黄芩、官桂。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调气和血。适用于湿热痢疾,表现为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肛门灼热、小便量少,颜色深黄、舌苔黄腻。
四物汤
功能与主治:补血调血。适用于营血虚滞证,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严重者出现下腹胞中结块。舌淡、口唇爪甲色淡。
四逆散
功能与主治: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阳气内郁,不能通达的证候,表现为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还可用于肝脾气郁症,表现为胁肋胀闷、腹痛。
桂枝汤
功能与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表现为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息声重、干呕、口不渴、苔白。
逍遥散
药物组成:甘草、当归、
茯苓、白芍、
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表现为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制成中成药
加味逍遥丸
药物组成:柴胡、栀子(姜炙)、
牡丹皮、薄荷、白芍、当归、白术(麸炒)、茯苓、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肝脾不和所致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等病症。
四逆散
功能与主治: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痢疾,表现为腹痛、胁痛、热邪内闭,内外阴阳格拒出现手足不温、排便频繁,大便稀薄不成形且泻完仍有便意。
心痛康胶囊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养阴,散结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表现为心胸刺痛或闷痛、痛有定处、心悸气短或兼有精神疲乏、白天汗出,活动后加剧、咽干心烦;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胃舒宁颗粒
功能与主治:补气健脾,制酸止痛(抑制胃酸,减轻疼痛)。用于脾胃气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泛吐酸水;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更年宁心胶囊
药物组成:熟地黄、黄芩、黄连、白芍、阿胶、茯苓。
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用于绝经前后诸症属阴虚火旺证,表现为潮热面红、白天汗出,活动后加剧、入睡汗出,醒后汗止、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药膳食疗
气血虚弱之痛经
白芍15克,
泽兰10克,当归、
黄芪各2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将白芍、泽兰、当归、黄芪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快熟的时候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惊悸
白芍、炒酸枣仁各15克,
远志9克,茯神10克,红枣5枚。
煎汤代茶饮,每日多次服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白芍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白芍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白芍和藜芦不宜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白芍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虚寒证(虚弱、乏力、怕冷等表现)不宜单独使用。
白芍与藜芦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不宜同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藜芦或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白芍一般剂量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鉴别用药
生白芍、炒白芍与酒白芍
三者为白芍的不同炮制品种。
生白芍擅长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头痛眩晕以及白天汗出,活动后加剧、入睡汗出,醒后汗止等病症。
炒白芍药性稍缓和,功效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四肢拘挛疼痛、白天汗出,活动后加剧、入睡汗出,醒后汗止等。
酒白芍酸寒的药性降低,能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拘挛疼痛。
白芍与赤芍
二者均性微寒,均有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多种疼痛病证的治疗。
白芍味酸苦,归肝脾经,功效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汗,擅长治疗阴血亏虚、肝旺的证候,既可用于治疗血虚肝旺所致的头晕目眩、肝郁胁痛,又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四肢或脘腹挛急疼痛以及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还可用于治疗阴虚所致的盗汗。
赤芍味苦,归肝经,功效为清热凉血,化瘀止痛,擅长治疗血热、血瘀的证候,既可用于治疗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郁化火所致的胁肋疼痛,又可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血热所致的
斑疹、吐血、痛经、跌打损伤及火毒所致的疮疡。
白芍与石决明
两药均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
白芍味酸,能收敛又能补益。具有补血敛阴,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脾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乏力,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经行腹痛。
白芍又补血敛阴而止汗,为止汗之佳品,故适用于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不止。
白芍又补肝血,敛肝阴,有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既治血虚肝旺,气郁胁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作痛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又治及下痢脓血(腹泻,粪便有脓血),里急后重(下腹部不舒服,很想解大便,便后有排便不尽感)。
石决明味咸寒,入肝经,有清泄肝火,滋补肝阴,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的功效,擅长治疗目疾,无论虚证、实证均可以配伍应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