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中药材,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内服时肺虚久咳、阴虚火旺者慎用,出血者忌用;外用时皮肤过敏或破溃者忌用
中药介绍
白芥子(White Mustard Seed)取自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等病症。
主要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南、安徽。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性状特征
生白芥子
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有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里面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炒白芥子
炒白芥子是白芥子的炮制品,形如白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本草经疏》:“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诞壅塞者殊效。”
《药品化义》:“专开结痰,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
治疗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
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作用分析
温肺豁痰利气
白芥子味辛、药性温,主入肺经。温能散寒,能够温通肺脏、散去寒邪、祛除痰浊、舒缓胸闷。
擅长治疗寒痰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且痰液清稀、胸闷、胁肋疼痛等病症。
散结通络止痛
白芥子辛能散结,温能通络。既能通经走络、搜剔痰涎,又能通络止痛、消肿散结。
擅长治疗痰滞经络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筋骨腰背疼痛,以及湿痰阻滞经络引起的阴疽流注、无名肿毒等。
临床应用
寒痰证
治痰饮停滞胸膈成胸胁积水、咳喘胸满胁痛的患者,可与
甘遂、大戟等同用。
治冷哮日久,可与
细辛、甘遂、
麝香等一起研末,在夏季时外敷在肺俞等穴。
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疼痛
治湿痰流注经络引起的肢体麻木、关节疼痛,可单用研末用醋调匀,敷在患处;或与
马钱子、
没药、肉桂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白芥子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镇痛、抗前列腺增生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白芥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白芥子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内服宜生用或炒用,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应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生白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芥子
取净
芥子,放置在炒制容器内,用小而缓的火加热,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时即可。用时捣碎。
常见配伍
白芥子配马钱子
白芥子辛散温通,既能够温肺化痰,又可以通络散结;制
马钱子苦泄性温,擅长祛风、疏通经络、透达关节。
两药配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增强。适用于寒湿痹阻引起的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白芥子配细辛
白芥子辛散温通,擅长温化寒痰;
细辛辛温发散,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
两药配伍,相辅相成,能共同起到温化寒痰,祛逐痰饮的功效。适用于寒性痰饮壅塞肺脏、咳嗽气喘痰多、痰质清稀。
白芥子配甘遂
白芥子味辛、性温,擅长温化寒痰、驱逐水饮;
甘遂苦寒性降,擅长祛除经络中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体内水饮的功效较强。
两药配伍,寒温并施,能共同起到祛逐痰饮的功效,适用于水饮停留在胸胁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胸廓胁肋疼痛。
白芥子配肉桂
白芥子辛散温通,擅长消除阻滞于经络的痰饮,起到通络散结的功效;肉桂性辛味甘,大热,能温通经脉,运行气血。
两药配伍,共同起到温经通阳、散寒行滞的功效,适用于阳虚寒凝引起的毒疮、肿痛。
组成方剂
三子养亲汤
功能与主治:温肺化痰,降气消食。适用于痰壅气逆食滞证,症状有咳嗽气喘、呼吸不畅、痰多胸闷、食量减少且消化困难。
控涎丹
药物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
功能与主治:祛痰逐饮。适用于痰伏胸膈证。
症状有忽然感到难以忍受的胸背、颈项、腰部及大腿处隐隐作痛、筋骨有牵引拉扯样疼痛且疼痛位置不固定,或手脚关节肌肉疼痛伴有麻木、怕凉,或头痛剧烈难以忍受,或神志模糊、易犯困倦、嗜睡。
症状还包括吃饭时没有味道、痰液唾液黏稠、夜间呼吸时喉中因有痰而出现鸣响声且经常流口水。现在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
淋巴结炎、
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属于痰涎水饮在胸膈处停留的病症。
阳和汤
功能与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适用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如
化脓性骨髓炎、四肢末节坏死甚至脚趾手指末节脱落、全身感染性疾病、皮下隆起局部结块、结核性关节炎等。症状有患处漫肿无头、皮肤颜色没有改变、酸痛但不发热、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
白芥子散
功能与主治:温阳行气,化痰通络。适用于滋养全身的营气和护卫机体防卫外邪的卫气循行失度,痰滞经络,症状有上肢肌肉疼痛、牵引肩胛疼痛、时发时止,发病时疼痛难忍无法行动像是瘫痪。
制成中成药
降气定喘丸
功能与主治:降气定喘,祛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喘;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见上述症状的患者。
气管炎橡胶膏
功能与主治:温肺化痰,平喘止咳。用于受寒引起的
气管炎,并有预防气管炎的作用。
消喘膏
功能与主治:止咳祛痰,降气降湿,解痉平喘。用于哮喘、喘息型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痰饮丸
功能与主治:温补脾肾,助阳化饮。用于脾肾阳虚、痰饮阻肺所致的咳嗽、气促发喘、咯吐白痰、畏寒肢冷、腰酸背冷、腹胀食少。
吊筋药
功能与主治: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筋脉肌肉扭伤、局部肿痛。
药膳食疗
颈淋巴结核
水煎服。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白芥子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 白芥子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肺虚久咳、阴虚火旺患者慎用,气阴亏虚者忌用;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忌用; 皮肤过敏或破溃患者忌用白芥子,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白芥子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忌用。
白芥子外用对皮肤有发泡作用,且刺激性较强,皮肤过敏或破溃者忌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白芥子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白芥子辛温刺激性强、耗气伤阴,故肺虚久咳、阴虚火旺者慎用,气阴亏虚者忌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白芥子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疱,外敷时间过长易起疱化脓。
白芥子内服过量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鉴别用药
生白芥子与炒白芥子
二者为白芥子的不同炮制品,功效偏重有异。
生白芥子辛散力强,擅长通络止痛,常用于胸闷胁肋疼痛、关节麻木、疼痛、湿痰流聚在皮下引起的身体各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结块、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炒白芥子可以缓和药物本身辛散走窜的药性,可以避免耗气伤阴,并擅长理顺气机,祛痰,常用于痰多咳嗽。
白芥子与紫苏子
二者都是辛温之品,都有降气化痰的功效,都能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白芥子辛温走散,药效偏重于温肺化痰,祛逐痰饮、疏通经络,擅长消除经络之内、胸膈之间的痰湿,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壅肺引起的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可以治疗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及痰阻经络引起的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紫苏子辛温润降,擅长降气化痰、濡润肠道,尤其擅长治疗喘咯痰多并且兼有便秘的病症。
白芥子与莱菔子
二者都能化痰,并且可以配伍使用。
白芥子性温,既擅长温肺祛痰,又能够散结通络止痛,适用于寒痰咳喘气急、痰邪停滞在经络中引起的疼痛麻木、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等病症。
莱菔子药性平和,能降气化痰、解除胃胀、消化饮食,适用于痰壅咳喘、食积气滞引起的胃脘部及腹部胀痛、打嗝、
反酸、腹泻但排便不顺畅、排便不干净等病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