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阴虚血热者慎用
中药介绍
艾叶(Argy Wormwood Leaf)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冲任不能固摄所导致的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少腹寒冷疼痛,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还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以叶片大、叶背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者为佳。
湖北蕲春、河北安国为其道地产区,所产质量最佳。湖北蕲春产者,称为“蕲(qí)艾”。河北祁州产者,称为“祁艾”。
性状特征
艾叶
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醋艾叶
醋艾叶是艾叶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微黑色,气清香,略有醋香气。
艾叶炭
艾叶炭是艾叶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焦黑色,多卷曲,破碎。清香气淡。
醋艾炭
醋艾炭是艾叶的炮制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艾绒
本品略呈绒团状。灰绿色至黄绿色。质柔软。气香特异,味苦。
储存方法
密闭,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古籍记载
《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本草纲目》:“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正》:“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胳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治疗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主治病证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作用分析
温经止血
艾叶味辛、性温、气香,能暖气血、温经脉,是温经止血的常用药物,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证,如吐血、鼻出血等。
艾叶入肝、肾经,所以对于肝肾不足,肾阳虚衰,冲脉、任脉不能固摄所导致的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等病症较为适宜,是妇科止血的常用药物。
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的出血,如吐血、鼻出血等。
散寒止痛
艾叶味辛、气香,性温能散寒止痛,治疗肾阳不足或者寒邪侵袭子宫引起的少腹寒冷疼痛,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以及白带清稀等。
将艾叶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散寒等功效。
祛湿止痒
艾叶味苦、性燥能杀虫,味辛、性温能除湿,局部煎汤外洗能祛湿杀虫止痒,适用于湿疹、阴痒、疥癣等瘙痒性皮肤病。
临床应用
虚寒性出血
治疗肾阳不足、冲任不固所导致的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可以单用水煎服,或者与阿胶、
当归、干
地黄等同用。
治疗血热所导致吐血、鼻出血等
出血性疾病,常与生地黄、生荷叶、生柏叶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
治疗少腹寒冷疼痛,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与
香附、
吴茱萸、当归等同用。
皮肤瘙痒
治湿疹、阴痒、疥癣等,可单用,或者与
雄黄、
防风、花椒煎水熏洗。
痛经、闭经、腹痛
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是温灸的主要原料,可以用于治疗少腹寒冷疼痛,月经不调等病症。。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止血、镇咳、平喘、镇痛、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艾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艾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
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时适量,捣绒作柱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温经止血适宜炒炭用,其他用法多生用。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炮制方法
艾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醋艾叶
取净艾叶,加入定量的米醋搅拌均匀,闷润到醋被吸干尽,放置到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每100千克艾叶,用米醋15千克。
艾叶炭
取净艾叶,放置到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到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到微干,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醋艾炭
取净艾叶,放置到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到表面焦黑色,喷入定量的米醋,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每100千克艾叶,用米醋15千克。
常见配伍
艾叶配阿胶
艾叶味辛、性温,能温经止血,暖宫助孕;阿胶味甘,能滋阴、补血、止血。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止血、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所导致的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妊娠早期出现的阴道少量出血。
艾叶配香附
艾叶能温暖肝肾、散寒止痛,
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两药配伍使用,可以增强温经、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肾虚寒、气机阻滞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少腹寒冷疼痛,宫寒不孕,孕妇腹中胎儿频频躁动,甚至出现阴道流血等。
艾叶配苍术
两药配伍,可以增强温暖经脉、除湿的作用,适用于寒湿所导致的带下清稀,淋漓不止的患者。
组成方剂
胶艾汤
功能与主治:养血止血,调经安胎。适用于妇人冲脉、任脉虚损,血虚有寒证。治疗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脉、任脉,阴道淋漓出血;或者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血,腹中疼痛。
艾附暖宫丸
功能与主治:暖宫温经,养血活血。用于子宫虚寒,白带量多,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月经不调,腹部有时疼痛,宫寒不孕。
固经丸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用于冲脉、任脉虚弱引起的月经不调,月经淋漓不止。
艾叶汤
药物组成:艾叶、生干地黄、阿胶。
功能与主治:养血,温经止血。用于寒邪损伤引起的鼻出血、吐血。
制成中成药
保胎无忧片
功能与主治:安胎,养血。用于孕妇扭动伤到胎儿,习惯性小产,难产。
滋肾育胎丸
功能与主治:补肾健脾,益气培元,养血安胎。用于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所导致的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滑胎,症见妊娠少量下血、小腹坠痛或屡次流产、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先兆流产、
习惯性流产见上述证候者。
保胎丸
药物组成:黄芪、炒白术、
槲寄生、菟丝子(酒炙)、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麸炒枳壳、姜厚朴、
荆芥穗、羌活、醋艾叶、砂仁、
平贝母、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补肾安胎。用于气血不足、肾气不能固摄所导致的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症见感觉小腹下坠、疼痛,或者阴道少量出血,或者屡经流产,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洁尔阴泡腾片(洗液)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大便干结;霉菌性、滴虫性及细菌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的患者。
药艾条
功能与主治: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四肢疼痛,肌肉酸麻,胃脘和腹部引起的寒冷疼痛。
药膳食疗
月经过多,便血
艾叶9克,老母鸡1只,米酒60毫升,葱白2段,食盐适量。
将鸡肉放砂锅内,加入艾叶、米酒和适量清水,煮沸。加食盐、葱白,用小火煨到鸡肉熟烂,然后拣去艾叶和葱白。吃肉喝汤,可接连食用5~7天。
痛经,月经不调,宫冷不孕
鲜艾叶30克(干艾叶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艾叶煎汤,去渣后加入适量的粳米、红糖煮粥。月经过后3天开始食用,等到下次月经来的前3天,每日2次,早、晚温热食用。
崩漏,胎动不安
艾叶9克,生姜25克,鸡蛋2个。
加水适量一起煮,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入原汤中稍微煨熟。喝汤、吃鸡蛋,每日2次。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艾叶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艾叶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艾叶暂无配伍禁忌,阴虚血热者慎用。使用应遵医嘱,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本品味辛香、性温燥,所以不可以过量或者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艾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艾叶对皮肤、胃肠道可能有轻度刺激作用,大量吸收后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使用艾叶的急性毒性症状表现可能有倦怠、恶心、抽搐、四肢麻痹等。
鉴别用药
生艾叶与艾叶炭
生艾叶味辛、性温,能散寒,多用于少腹寒冷疼痛,月经不调,外治皮肤瘙痒。
艾叶炭辛散的药性减弱,温经止血的功效更强,多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
艾叶与苎麻根
二药都能止血、安胎,用于多种出血,孕妇腹中胎儿频频躁动,甚至出现阴道流血等。
艾叶性温,长于温经止血,暖宫助孕,多用于月经量多或点滴不止,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等虚寒性出血。艾叶还能散寒止痛,多用于肝肾虚寒的病证。
苎麻根性寒,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来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孕妇腹中胎儿频频躁动;苎麻根还能清热解毒,可以治疗热毒邪气引起的皮肤局部肿胀等病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