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壁部分下移,折入肛管直肠腔内
常有顽固性便秘、肛门阻塞感、肛门坠胀
病因尚未明确,与结直肠冗长、便秘等有关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定义
直肠内套叠是指排便时直肠黏膜向下移位,折入肠腔(或肛管)内,但未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
直肠内套叠多发生在直肠远端,部分可累及直肠中段。患者无外脱垂的明显表现,常误认为习惯性便秘。
发病情况
直肠内套叠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占结肠直肠疾病的5%。
本病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以老年者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致病原因
直肠内套叠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由以下因素引起。
解剖因素
结直肠冗长。
幼儿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
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
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肉或神经等,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使直肠易下移。
腹压增加
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
排尿困难、长期用力排便、多次分娩或阴道分娩等,使腹压升高,直肠易下移。
其他
内痔、
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主要症状
顽固性排便困难
直肠内套叠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主要表现为排便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次增多、排便量少。
肛门阻塞感
表现为排便时越用力则阻塞感越重。
需将栓剂或手指插入肛门协助排便。
肛门坠胀
表现为便意频,肛门坠胀不适,上午轻,下午重。
其他症状
疼痛
部分患者排便时伴有下腹痛或骶部疼痛。
血便、黏液便
并发症
肠梗阻
直肠内套叠不能及时复位、肠腔闭塞,可能会引发
肠梗阻。
患者可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
当套叠肠段进一步水肿、卡压,肠段可能发生嵌顿、缺血甚至坏死。
直肠外脱垂
直肠内套叠未治疗,可引起脱出组织增多,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
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复位,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坏死。
就医科室
肛肠科
出现排便不尽、便次增多、排便量少、肛门阻塞感、血便及
黏液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普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到普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裤子。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会阴部及肛门。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费力?
是否有排便次数和量的变化?
是否有下腹部、骶部疼痛不适?
是否有血便、黏液便?
病史清单
是否有会阴及肛门区手术史或外伤史?
是否有长期便秘、腹泻、咳嗽等病史?
女性患者是否已生育?生产方式及生产次数各是怎样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造影、排便动态造影
其他检查:乙状结肠镜、肛管直肠测压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诊断依据
病史
年老体弱或长期营养不良。
有肛门或直肠手术、外伤史。
有多次分娩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有排便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次增多、排便量少、肛门阻塞感等症状。
肛门坠胀不适,上午轻,下午重。
排便时可伴随下腹部或骶部疼痛。
体征
直肠指诊:手指伸入直肠内可以感受到下端直肠黏膜较松弛或肠腔内黏膜堆积,偶尔可扪及套叠环。
肛门镜:可以看到松弛和套叠的直肠黏膜堆积在肛管上口。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前无需空腹。
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如果结果显示有便潜血阳性,提示存在
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钡剂灌肠造影
可了解患者乙状结肠是否冗长,筛查肠道炎症、肠道
息肉、肠道肿瘤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少吃粗纤维食物。
钡剂灌肠前要清洁肠道,需灌肠或口服导泻药。
如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肠梗阻等不能做此检查。
检查后观察钡剂排出情况。
排便动态造影
是直肠内套叠确诊的重要检查。
可以确定直肠内套叠的起始部位以及直肠的固定程度,有助于判断直肠排空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少吃粗纤维食物。
观察是否存在造影剂过敏情况。
检查后观察造影剂排出情况。
检查以后调节饮食:可先进食流质饮食,待排气、排便比较顺畅,且造影剂基本排净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其他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到直肠、乙状结肠的各种炎症、溃疡、息肉等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日不要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及水果,前一日晚餐进半流质、少渣饮食(如稀饭、面条等),检查当日禁食。
检查前5~6小时要清洁肠道,需灌肠或口服导泻药。
检查时可因空气积聚于肠道内,感到腹胀等,一般数小时后逐渐消失。
检查后当日应选清淡、质软的食物。
肛管直肠测压
可判断肛门括约肌受损程度,并指导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检查前排空尿液、粪便。
严重便秘者可检查前灌肠等促排便。
鉴别诊断
直肠外脱垂
是直肠全层脱出,直肠和肛管均突出肛门外。
功能性便秘
常有持续的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症状。
功能性便秘一般检查无异常,结肠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内痔
内痔脱出常有肛周瘙痒,排便后见鲜血覆于大便上或染在厕纸上。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通常无症状,可能会出现便秘、少量便血等症状。
治疗目的:缓解排便困难等症状,防治
肠梗阻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消除直肠内套叠的诱发因素。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
长期咳嗽、便秘等会增大腹压,需及时治疗。
加强肛提肌与括约肌锻炼
提肛运动
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持续约5秒。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尿小便状。一提一松即为一次提肛运动。
每天做2~3组,每组10~20次。
凯格尔运动
选取舒适的体位,想象憋尿的感觉,用力夹紧,这时会有提肛和收缩阴道的感觉。
收缩盆底肌,保持正常的呼吸,根据自身情况,坚持约5~10秒后放松5秒。
每天做2~3组,每组15~30次,至少坚持3个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以下药物仅可缓解便秘等症状,不能治愈直肠内套叠。
促排便药
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者,辅助通便。
用药注意事项
乳果糖:根据排便困难程度,自我调整服用量。
开塞露:刺破或剪开后的注药导管的开口应光滑,以免擦伤肛门或直肠。
调节肠道菌群药
药物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用药注意事项:此类药品为活菌制剂,应于2~6°冰箱密封保存,溶解时水温不宜高于40 ℃。
补气升提药
常用药物:补中益气汤。
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
硬化剂可固定松弛的直肠黏膜,解除用力排便时的阻塞症状。
常用的硬化剂:消痔灵、5%鱼肝油酸钠及95%
乙醇等。
近期疗效好,但远期容易复发。
黏膜套扎术
套扎松弛的肠黏膜,去除多余黏膜。
应用较普遍,简单有效。术后可能出现出血。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顽固性排便困难的直肠内套叠可使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有经腹、经会阴及经腹会阴三种术式。
包括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前壁折叠、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经腹腔镜直肠固定术等。
术后并发症
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吃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等)。
术后注意多休息,不要久坐。
术后严格按时间换药,注意保持干净。
术后3~5天内排便,排便后注意清洗干净。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儿童:自限性疾病,多数在5岁前自愈。
成人:一般不能自愈。
治疗后
经正规治疗后,症状可改善,可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直肠内套叠患者可能会并发
肠梗阻、直肠外脱垂,导致影响生活和工作。
直肠内套叠患者长期存在顽固性排便困难,可能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
多饮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卫生管理
注意会阴区及肛门卫生。
行为管理
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玩手机、看书等),避免过久用力排便等。
避免剧烈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加盆底肌训练。
心理支持
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及时向外界寻求帮助。
注意保持愉快心情,培养兴趣爱好,不要对疾病过度关注。
病情监测
观察排便次数、周期,粪便的形态、颜色,有无带血。
治疗期间应注意局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有无好转。
手术治疗后,注意监测体温。
预防
平时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量运动。
年老者、多次分娩女性,注意盆底肌群的锻炼。
婴幼儿加强膳食营养,哭吵时注意安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