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脑膜瘤又称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指发生于枕骨大孔四周的脑膜瘤,其中半数发生于枕骨大孔前缘,可向颅内生长,亦可向颈椎管内生长,常造成延髓的压迫。一般将枕骨大孔脑膜瘤按解剖位置分为颅脊髓型和脊髓颅型。枕骨大孔脑膜瘤并不常见,据文献报道,约占颅后窝脑膜瘤的7%,成年女性多见,约为男性发病率的3倍。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小脑受损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颈部疼痛
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通常是一侧疼痛。
2.肢体麻木、无力
手和上肢麻木是常见症状,
肿瘤压迫延髓、颈髓者出现肢体乏力,多出现在双上肢,严重者可出现肢体肌肉萎缩。
3.小脑受损的表现
出现
平衡功能障碍,表现为
步态不稳,不能走直线,像喝醉了一样。
4.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
1.体格检查
(1)患者握住医生的手,用力,以判断肢体的肌力情况。
(2)通过走路步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肢体不协调的情况。
2.颅脑CT
颅脑CT是诊断枕骨大孔脑膜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是用于明确颅内是否存在脑膜瘤,以及判断
肿瘤对骨质是否有侵害。典型的脑膜瘤,CT平扫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其基底较宽,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3.颅脑磁共振成像(MRI)
MRI用于明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辅助判断肿瘤的类型。
脑膜瘤在T1加权像上的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相似,为等信号,而与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等信号掩盖。静脉注射GD-DTPA后,脑膜瘤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浸润有显著增强,称为硬膜鼠尾征,有特征性。最好同时进行CT和MRI的对比分析,方可得到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4.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脑膜瘤与大的硬膜窦的关系,以及脑血管的移位。同时也为术前栓塞脑膜瘤的供应动脉,减少术中出血提供了帮助。
1.出现颈部疼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
平衡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等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CT和MRI检查可发现颅内肿物,并通过肿物的大小、位置等,有助于枕骨大孔脑膜瘤的诊断。
结合以上两点,可作出诊断。
1.治疗原则
枕骨大孔脑膜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病的具体情况,常用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疗。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化疗、激素治疗、中医治疗等。
2.手术治疗
根据
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和累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目前常采用开颅双侧额底或单侧额底入路、眉弓锁孔入路和经鼻内镜入路等,切除肿瘤。
3.放疗
放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包括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即X刀或伽马刀)。放疗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单独进行放疗。
(2)对于手术难度大,不能完全切除的
脑膜瘤,术后辅助性放疗能显著降低肿瘤进展的发生率。
(3)术后复发且不适合再次手术治疗者,应在手术治疗后进行放疗。
(4)直径≤3cm的脑膜瘤,也可以考虑放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