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动脉瘤指动脉管壁病变、弹性减低、结构薄弱形成的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真性动脉瘤的瘤壁完整、保留血管壁各层结构,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而以肢体主干动脉、腹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任何可以使动脉壁变脆弱的因素都可导致
动脉瘤。多数由于动脉管壁中层发生退行性变,肌组织和弹力组织变薄,在管腔内动脉血流的压力和不断冲击下,管壁逐渐局限性扩张形成。大多由动脉硬化引起。
真性动脉瘤好发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分叉以上的腹主动脉。分为囊性和纺锤形(梭形),囊性占10%,梭形占90%。可根据动脉瘤出现部位的不同,分为
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
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等。
主要表现为沿动脉行径的圆形或梭形肿块,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膨胀性搏动,触及细
震颤,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动脉近端,肿块缩小,搏动、震颤和杂音消失。体表搏动性肿块、动脉瘤压迫周围神经或破裂时出现剧烈疼痛、瘤腔内血栓或斑块脱落致远端
动脉栓塞产生肢体、器官缺血或坏死等。患肢远端动脉可有供血不足,若瘤体较大,压迫附近神经、静脉,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
静脉曲张、肿胀。
颈动脉瘤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压迫邻近组织,可出现声音嘶哑、
呛咳、呼吸困难及
霍纳综合征。
初步筛选采用超声心动图或食管超声。术前检查应用CT最简单,有条件可做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 )/ MRA 。术中检查可于腔内治疗前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的金标准。
1.X线平片
少数
动脉瘤在正、侧位X线平片能显示瘤体壁呈蛋壳状钙化阴影。
2.动脉造影
可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了解动脉受累的具体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动脉造影不但能明确诊断,且对拟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参考依据。如动脉瘤内有附壁血栓时,动脉造影可显示正常动脉管腔。
3. 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是一种较简便、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可测定有无动脉瘤、动脉瘤大小和范围,并可作为术前和术后定期随诊检查。
4. 放射性核素检查
常用于
腹主动脉瘤的检查。用99锝(99mTc)作静脉注射后,进行闪烁照相,可明确有无动脉瘤,或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和范围。
5.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对诊断体腔内
主动脉瘤很有帮助,也可作为定期随诊检查以观察动脉瘤的发展,供拟定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和瘤体所在部位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可以诊断,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锁骨下动脉瘤和腋动脉瘤及咽动脉瘤可因瘤体小或患者肥胖而漏诊。
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动脉的局限性扩张,瘤壁具有完整的血管三层结构,即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假性动脉瘤无完整的血管三层结构,往往动脉壁全层结构破坏,血液溢出血管腔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假性动脉瘤瘤壁无动脉结构,由纤维组织覆盖的搏动性血肿,常因损伤所致。
当
动脉瘤伴周围组织炎症或腔内血栓闭塞时搏动不十分明显,切勿误诊为脓肿或良性肿瘤而行穿刺检查或切开引流术。
真性动脉瘤一经确诊,应早期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动脉瘤破裂。治疗方法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增长的速度和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直径<4厘米的较小、稳定的动脉瘤可采用药物治疗,但不能根治,只能延缓其发展。直径>5厘米的大动脉瘤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修复术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和动脉重建术。动脉重建包括动脉裂口修补、动脉补片移植和动脉端端吻合术等。缺损较大时可行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为最佳。直径在4~5厘米的动脉瘤,一般需医患共同探讨、比较手术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最终决定手术方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