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脾(floating spleen)指脾脏脱离正常解剖位置游移活动于腹腔的其他部位。甚少见,女性比男性多3~13倍,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儿童期也有发生。
游走脾多因先天性脾蒂或脾周韧带过长,或脾周韧带缺如,或肿大的脾牵拉使韧带松弛或腹肌薄弱等造成。还可能由于脾脏原有病变(慢性
疟疾),或因为脾脏脱垂而脾蒂有扭转、充血的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常引起相邻脏器的压迫症状。约20%的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发生脾蒂扭转可出现剧烈腹痛,严重时伴休克。
脾周围无粘连而脾活动度大时,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也可能发觉腹内有能移动的肿物,重者可感觉左上腹不适或疼痛,卧床时消失,起立时加重。牵扯症状主要涉及胃部,可有恶心呕吐、胀闷和
嗳气等现象。压迫肠道可引起急、慢性机械性梗阻症状;压迫盆腔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或便秘症状;膀胱或子宫受压可有
排尿困难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脾蒂扭转的快慢和程度对症状的影响很大:急性扭转多因突然体位变换、外伤、妊娠晚期等诱发,可产生剧烈腹痛并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休克状态。但慢性不完全性扭转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
B超、CT检查或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1.B型超声波检查
左膈下正常脾脏消失,而在腹块处呈现脾脏反射。
2. CT检查
3. 核素扫描
如51Cr标记检查,可发现腹块有同位素积聚,并见明显的腹块轮廓。
4.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可见到肿块的血管供应来自脾动脉。
慢性
脾扭转伴脾静脉淤血可引起胃底静脉曲张。间歇性扭转可导致脾充血,继而引起脾大,
脾功能亢进。脾脏发生渗液、出血、坏死或感染时,可有急性腹内出血、
急性腹膜炎、局部脓肿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出现。游走脾还可因外伤或妊娠期腹内压升高发生
脾破裂。有些病例可合并其他内脏下垂。
一旦游走脾诊断明确,可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应向其交代发生蒂扭转及
脾梗死的可能,并试行手法复位。在移位脾被还纳回左上腹脾窝后,以腹带稍加压力外固定。这种方法对体态消瘦者可暂时有效,但易复发。脾脱垂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肥胖者腹带无法起固定作用。
症状不重、脾大和
脾功能亢进不严重且发展缓慢的患者,尽可能保留有正常功能的脾脏,可试行脾固定术。即于术中将脾脏自发现部位剥离,在不影响脾蒂血运的前提下,将其复位于左上腹脾窝或左侧腹其他部位,并利用附近组织予以缝合固定。
育龄期妇女为防止增大子宫诱发
脾破裂或增加脾蒂扭转机会,应积极手术切除脾脏。盆腔部位游走脾亦应切除,以减少并发症可能。急性脾蒂扭转者均应手术切除脾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