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

更多功能

硬脑膜下血肿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是指由颅脑外伤或其他病因形成的积聚于硬脑膜与脑蛛网膜之间的血肿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肢体活动不利、嗜睡、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发病主要与头部外伤、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药物及康复治疗
定义
硬脑膜下血肿是多是由于颅脑外伤、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出血,在硬脑膜下腔形成血肿。
硬脑膜贴附于颅骨的内表面,其内层与脑蛛网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硬膜下间隙。
硬膜下出血在脑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腔隙内蓄积形成血肿,产生占位效应颅内压升高,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脑组织移位引起脑疝
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血肿对侧肢体活动不利、意识障碍、昏迷,严重者可导致脑疝致人死亡。
分类
按症状出现时间分类
根据受伤以后血肿发生的时间,硬脑膜下血肿可以分成三种: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病在3日内,最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70%,病情发展迅速,是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病在3日后到3周内,病因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同。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病超过3周,占10%~30%%,外伤史多轻微甚至不明显。
按是否伴有脑挫裂伤分类
复合型硬脑膜下血肿:多由脑挫裂伤导致脑皮质动、静脉出血。
单纯型硬脑膜下血肿:因桥静脉或静脉窦断裂出血,范围较广,可不伴有脑挫裂伤。
发病情况
硬脑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血肿类型,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