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较小可无症状,逐渐增大可出现腹痛、腹胀、腹部肿物、恶心呕吐等症状
手术治疗为主,还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
不同类型,预后差异较大。少数有恶变风险,预后相对较差
较小的胰腺假性囊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一般不能自愈
胰腺囊肿是什么?
定义
胰腺囊肿是由胰腺上皮、间质组织形成的,含有囊腔的病变。
胰腺位于胃后下方,是一个狭长的器官,可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根据具体功能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分别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含有各类消化酶的胰液,经胰腺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注:胰腺囊肿是一大类疾病,本文仅进行整体概述。
分型
胰腺真性囊肿
胰腺真性囊肿是指囊壁完整而且有上皮覆衬者,少数覆衬的上皮可消失。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是发生在胰腺外分泌腺的先天性畸形,可分为以下类型。
孤立性胰腺囊肿:多见于婴幼儿,一般为单发、单房(囊肿内只有一个空腔)性。
多发性胰腺囊肿:包括胰腺纤维化囊性病、胰腺多囊性疾病伴小脑肿瘤和
视网膜血管瘤(Hippel-Lindau病)、胰腺囊肿伴多囊肾(Osath-nondh-Potter病,Ⅰ型或Ⅱ型)。
肠源性胰腺囊肿:较少见,囊壁含有胃壁黏膜上皮和平滑肌纤维。
皮样囊肿: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内含毛发、牙齿、汗腺等。
胰腺血管瘤样囊肿:极少见,囊壁由内皮细胞构成,部分囊壁呈海绵样并有血液。
胰腺后天性真性囊肿
潴留性囊肿:占胰腺囊肿的10%~20%,与分泌液潴留有关。
胰腺囊性肿瘤:男女患病比例为1.0∶2.4, 有4种主要类型,包括浆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部分有恶变风险。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指囊壁没有上皮细胞覆衬者,是胰腺囊肿中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情况
胰腺囊肿缺少整体的发病情况统计数据,各不同类型的胰腺囊肿,好发人群、发病年龄等特点不同。
胰腺囊肿会吸收吗?
胰腺囊肿是否会吸收,需要根据胰腺囊肿性质进行判断。较小的假性囊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
胰腺囊肿多由于外伤、炎症、
肿瘤等因素引起,可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
真性囊肿位于胰腺内,内附有一层上皮,不能被吸收。
假性囊肿较小,且存在时间较短,8周之内可能会自行吸收。假性囊肿较大,且存在时间较长,超过8周,则吸收可能性小。
若出现胰腺囊肿无法自行吸收时可通过行囊袋缝合术、囊肿胃吻合术等手术进行治疗,并需要定期复查B超、CT等检查,动态监测囊肿变化及复发情况。
胰腺囊肿建议做手术吗?
外科手术治疗确实是根治胰腺囊肿的方法,但手术方式复杂,有一定的风险,医生一般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并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
对于较小的胰腺假性囊肿,无临床症状以及恶性率极低的病变类型,通常以监测为主,无需手术治疗。
如果怀疑是恶性的胰腺囊肿或特别大的囊肿,有明显的症状,建议手术治疗。
胰腺囊肿严重吗?
胰腺囊肿大部分为良性,发现后及时治疗,一般不是很严重。
但少数胰腺囊肿可能有恶变风险。具有恶性潜能的囊性病变,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手术治疗。
致病原因
胰腺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与胰腺外分泌腺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胰腺后天性真性囊肿
潴留性囊肿:急慢性炎症、结石、寄生虫等可导致胰管狭窄或阻塞胰管,引起分泌液潴留而形成囊肿。
胰腺囊性肿瘤: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还没有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与急性和
慢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手术等导致胰液渗漏有关,极少数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发育异常:胰腺形成或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形成胰腺先天性真性囊肿。
分泌液潴留:分泌液无法正常排入十二指肠,积聚于胰腺内,形成囊肿。
组织纤维增生:胰液渗漏积聚可刺激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包裹胰液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囊肿较小时可没有明显症状,逐渐增大则可产生压迫症状。
主要症状
胰腺真性囊肿
腹痛
通常为隐痛,轻者可仅表现为饱胀不适感。
发生囊内出血时,疼痛可明显加重。
腹部肿物
囊肿增大但尚未压迫周围结构和器官时,可在触摸腹部时无意间发现,触摸质感可由囊性到坚硬不定。
随着肿物增大,可出现上腹膨隆。
出现囊内出血时,肿物可迅速增大。
黄疸
肿物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导致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液发黄,粪便呈陶土色。
胰腺假性囊肿
腹痛
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并可向背部或左肩延伸。
可由间歇发作转为持续存在。
腹部肿块
出现在中上腹,可左偏或右偏。
逐渐增大。
一般为圆形,表面光滑,有紧张感。
黄疸
肿物压迫胆管,出现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尿液发黄等黄疸表现。
消化道症状
主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与压迫胃肠道等有关。
其他症状
并发症
囊肿感染
多发生于胰腺假性囊肿,可表现为发热、腹部按压痛等。
囊肿破裂
很少发生,出现时腹痛加剧。
囊内出血
很少发生,表现为腹部肿物迅速增大、腹痛加剧,以及出现明显按压痛。
肠梗阻
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压迫肠道造成
肠梗阻,出现腹痛加剧、呕吐、明显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就医科室
普通外科
如果发现腹部肿块,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出现难以缓解的腹痛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可记录腹部疼痛性质、持续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里不舒服?症状持续多久了?
腹部肿块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在什么位置?
腹痛剧烈吗?是什么样的疼痛感?
是否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史清单
腹部是否发生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其他:奥曲肽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表现
体征:触摸腹部,可发现腹部肿物,一般没有触痛,质地、大小因囊肿性质不同而不同。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
浆液性囊腺瘤CEA值<4ng/ml;
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CEA均可增高,>5ng/ml。
糖类抗原125(CA125)、
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升高需要进一步排查恶性肿瘤。
胰酶水平测定
主要是检查血清和尿液中的淀粉酶、
脂肪酶等,帮助排查有无胰腺炎。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发现胰腺囊性占位,并确定其与胰腺的位置关系,与胰腺实性占位进行区别。
直径2厘米以上的囊肿,在超声的回声图上可以发现液平段。
腹部超声不能确定囊肿来源,也不能辨别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极易受肠腔内气体干扰,因此对明确诊断的价值比较有限。
CT
CT可以明确囊肿的部位和大小,显示囊肿和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帮助鉴别囊肿和实性
肿瘤。
能显示囊肿形态、囊壁厚度、囊腔内赘生物,可作为区分假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的依据。
钙化多发生于囊性肿瘤,黏液囊性肿瘤囊泡较大,囊内有组织,壁较厚;浆液性囊腺瘤则呈蜂窝状,囊壁薄而光滑。
囊肿在胰腺外可诊断假性囊肿。
CT鉴别囊肿良恶性准确率为71%~80%。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与CT作用相近。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进一步了解肿物和主胰管之间的关系,帮助鉴别囊肿的良恶性。
MRI和MRCP鉴别囊肿良恶性准确率为55%~76%,对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敏感度可达96%,是诊断的重要检查。
其他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可以直观地了解主胰管的情况。
可发现主胰管受压移位或扭曲,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部分胰管表现呈狭窄或受压状态。
囊性肿瘤一般不与主胰管相通。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EUS)是把内镜和超声结合起来的检查,同时也可用于假性囊肿的治疗。
能发现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小囊肿,并显示囊壁厚度及其与消化道管腔的位置关系,了解囊肿与胰管的关系,观察囊肿周围的血管情况。
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EUS-FNA)可以取组织和囊液进行进一步检查,帮助疾病诊断和鉴别。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分型,也是影像学诊断困难者的主要确诊依据。
可通过手术、超声内镜等获取样本进行检查。
鉴别诊断
胰腺实性肿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部肿物、腹胀等症状。
不同点:胰腺实性肿瘤还可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超声、CT检查多可明确鉴别。
腹腔内其他器官肿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腹部包块,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同点:腹腔内其他器官肿瘤,可出现相应器官疾病的表现,如胃癌会有腹痛、食欲下降、消瘦等;肠癌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
肠梗阻等。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观察随访
直径小于6厘米、没有症状的
胰腺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可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
一般是3~6个月进行
腹部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有无增大。
手术治疗
囊肿和胰腺部分切除术
适合囊腺瘤和部分真性囊肿,囊腺癌者还需要进行胰腺大部切除。
囊肿内引流术
假性囊肿由于位置较深、囊壁血液运输丰富、与周围粘连紧密,因而切除较为困难,多选择引流术。
适应证
出现出血、感染、破裂、压迫等并发症者。
合并胰管梗阻或与主胰管相通者。
囊肿多发者。
连续随访观察,影像学检查提示囊肿不断增大者。
手术时机
一般在发病后2~3个月进行。
囊肿外引流术
已经较少使用。
适应证
并发感染的囊肿。
囊壁脆而薄的假性囊肿。
发生大出血或破裂,需要急诊手术的假性囊肿。
术后特殊处理
手术后需要每天换药,并进行
营养支持,愈合时间较长。
一般在病情稳定后行内引流术。
术后常见并发症是
胰瘘,如果不能愈合,经半年左右行瘘切除术,并作胰管与肠道吻合的手术。
腹腔镜下手术
可在腹腔镜下行胰体尾切除及囊肿胃肠道吻合术。
术后护理
手术清醒后如果血压正常,可以进行床上活动,如伸腿、翻身等。
保护切口,有引流管者还应保护引流管,定期消毒,预防感染,避免用力咳嗽等动作,防止切口裂开或引流管脱出。
注意观察引流液和切口情况,如果出现引流液过多或变红,切口疼痛加重或出血等,都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胰瘘和引流管者,需要保护好引流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及时换药,防止胰液刺激皮肤。
按照医生的要求禁食,直至可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时宜选择低脂、低蛋白的食物,从流质开始,逐步过度至半流质、正常食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奥曲肽
奥曲肽治疗,一般用于囊肿直径<6厘米,病程<6周的胰腺假性囊肿。
一般为注射使用,注射后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针刺感、烧灼感、红肿等不适,一般持续不超过15分钟。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糖尿病者使用前需要先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以及小儿一般不能使用。
其他药物
如果手术后出现胰腺分泌功能降低,则需要根据情况补充胰酶、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等。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经乳头引流术、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壁引流术及腹腔镜胃腔内手术等。
内镜手术可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尤其是单发的假性囊肿。
其他治疗
可用的其他治疗包括囊肿十二指肠造瘘术、超声引导下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等。
治愈情况
胰腺囊肿的预后与其具体分型有关,整体而言,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直径<6厘米的
胰腺假性囊肿部分可自行吸收,经过治疗也可消除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多为良性,恶变风险低,直径<6厘米者也多可观察随访,经过治疗多可痊愈。
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均有恶变风险,一般都会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有一定复发的可能。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少数可发生肝转移,手术切缘阴性者预后相对较好,但也可能复发。
非根治性切除。
肿瘤直径较大。
年轻男性患者。
术中发生肿瘤破裂。
周围神经或血管浸润、周围胰腺实质浸润。
危害性
腹部肿物、腹痛等可影响正常生活并带来精神压力。
发生囊肿破裂、囊内出血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均有恶变风险,虽然程度不同,但一旦恶变则可影响寿命。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不及时治疗也可影响生存。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熬夜。
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可选择跑步、骑车、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以上。
戒烟。
心理支持
定期随访者可以通过倾诉、文体活动等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
饮食管理
戒酒。
选择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肉类、奶类、豆类、坚果等。
复诊
未进行手术治疗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一般来说最初每年CT或MRI随访2次,囊肿直径越大,复诊的周期越短。
如果复诊时发现囊肿生长速度较快,可能会缩短复诊周期。
良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假性囊肿等)切除后随访周期可以适当延长。
非浸润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者,建议术后每年2次体格检查、CT或MRI( MRCP) 随访。
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实性假乳头状
肿瘤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影像学检查,持续终生。
预防
胰腺囊性肿瘤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
胰腺肿瘤家族史者,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其他胰腺囊肿
积极治疗胰腺炎、胆结石、寄生虫感染等可能导致胰腺囊肿的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