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导致的腰部软组织、腰椎和神经等组织结构损伤,并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般表现为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多与外伤、炎症、退行性变、先天性疾病等有关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腰部由腰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结构构成。人体的腰椎共有5节,需要承受非常大的上半身重力负荷,而且需要从事复杂的运动,但是腰椎前方为松软的腹腔,周围只有腰肌和一些软组织,缺乏其他骨性结构的保护,因此是人体非常容易受伤的部位。
腰部损伤是指腰椎及腰背两侧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因外伤、炎症、退行性变、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分类
腰部损伤包含一大类疾病,常见的有急性腰扭伤、腰背部肌肉筋膜炎、
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结核等。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腰部疾病,常发生于腰部突发剧烈活动中,腰部活动范围过大造成腰部软组织过度牵拉或撕裂等。通常表现为单纯腰痛,经治疗和休息症状可显著减轻或消失。
腰背部肌筋膜炎
腰背部肌筋膜炎又称为腰肌劳损或功能性腰疼,由于腰背部肌肉和软组织受到不合理的使用,并且在受凉或劳累后,会造成大面积的肌肉、软组织和浅筋膜劳损水肿,产生
无菌性炎症,导致腰部肌肉僵硬、疼痛的症状。脊柱结构存在先天畸形易患此症。
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是指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腰段脊柱骨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部分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以腰部疼痛、腰背部
肌肉痉挛、翻身困难、
脊髓损伤不能站立等为主要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和椎间盘退变、损伤、遗传、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以第4~5腰椎间隙和腰5骶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5%。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缓解或治愈。
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是指发生在腰椎的结核感染。本病在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主要表现为脊柱疼痛、活动障碍和畸形,伴有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发病情况
急性腰扭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
腰背部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下腰部,以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
腰椎骨折是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脊柱损伤的9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20~50岁。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6):1。劳动强度较大的人群中,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较高。
腰椎结核的相对发病率高,是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
致病原因
外伤
急性损伤:因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训练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可造成
腰椎骨折、腰肌
软组织损伤等。
慢性损伤:工作时不良的体位和劳动姿势、反复搬运重物等引起的慢性累积性损伤,遇到潮湿寒冷等物理性刺激后极易造成腰部病变。
炎症
感染性:可见于结核菌、化脓菌或伤寒菌对腰部及软组织的侵犯形成感染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寒冷、潮湿、
变态反应和重手法推拿可引起骨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理表现为骨膜、韧带、筋膜和肌纤维的渗出、肿胀和变性。
退行性变
人体发育一旦停止,其退行性改变则随之而来,一般认为人从20~25岁脊柱开始退变,包括纤维环及髓核组织退变。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
先天性疾病
畸形处是骨性结构的薄弱环节,容易因慢性劳损出现腰部损伤。
肿瘤性疾病
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侵犯腰椎骨骼及软组织时,也可继发造成腰部损伤。
诱发因素
不同腰部损伤的诱发因素不同。
腰背肌筋膜炎
过度劳累。
腰部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
遭遇阴雨天。
腰部受凉或受潮。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姿势不当:蜷缩睡觉、跷二郎腿、瘫坐等。
外伤:不恰当的活动方式,如猛烈旋转腰部、反复弯腰、猛力扭腰。
妊娠:女性妊娠时腹部隆起、体重增加会加重腰部的负担。
其他:受寒、受潮等。
主要症状
疼痛
急性腰扭伤在受伤当时有撕裂样感觉或弹响,出现腰骶部疼痛,由于损伤的刺激或肌肉牵拉腰神经支,还可出现臀部或下肢反射性疼痛。
腰背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在久站、久坐、劳累后、站起后及天气阴冷时腰背部疼痛加重,适当活动后缓解,但剧烈活动后又加重,严重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症状。按压棘突旁及臀部等部位的痛点时疼痛可向臀及下肢放射。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临床常表现为腰痛,下肢
放射性疼痛、麻木等。
畸形
各种原因造成腰部损伤,可同时造成腰部畸形。腰椎骨折脱位可直接出现腰部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常常出现侧凸畸形。
活动受限
急性腰扭伤患者发生外伤后很多人无法直腰,腰部僵直不能活动,行动和翻身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腰椎骨折患者因椎旁肌紧张,可导致腰椎活动受限,不能翻身起立。
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因疼痛导致患者不敢做弯腰的动作。
其他症状
血尿:腰部损伤可能会同时存在肾挫伤,由于外伤跌倒、撞伤引起的肾挫伤,可发生血尿,伴有腰部的隐隐作痛。
全身症状:腰椎结核患者还可出现盗汗、体重下降、全身不适感等。
并发症
脊髓损伤
腰椎骨折后,可能会压迫、刺伤脊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脊髓损伤可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瘫痪,主要为双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感染
腰椎骨折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
肺部感染,可出现咳嗽、
咳痰、发热等症状。
腰椎结核可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形成窦道,与外界相通,或者穿入肠腔这些有大量细菌的地方,形成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脊柱侧弯、骨盆倾斜
长期腰肌劳损可引起腰椎的侧弯,导致
步态异常,出现长短腿,久之还可导致骨盆倾斜。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骨科或脊柱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不要自行服用止疼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影响医生的诊断。
如果出现腰部剧痛、活动受限、畸形,可能存在
腰椎骨折等情况,尽量保持制动,不要活动患处,并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出现的部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始的?
疼痛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是否有加重、缓解的情况?
是否出现腰部肿胀?腰部活动是否受限?
上述症状是否由明确原因引起?具体经过如何?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受过外伤,如外力撞击、跌倒或者不慎扭伤等?是否曾发生腰部软组织损伤或骨折?
是否为教师、司机、办公室白领、体力劳动者?
是否有腰椎先天性畸形,如
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或
骶椎腰化、漂浮棘突、发育性椎管狭窄和椎体畸形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腰部外伤史。
有长期站立、久坐、长期弯腰劳作等工作经历。
有腰椎的先天性畸形。
临床表现
可出现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臀部或下肢疼痛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发生
腰椎骨折等情况。
CT检查
腰椎CT可以检查椎间盘,查看椎间盘有无突出。除此以外,还可以发现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或者椎管内肿瘤、椎体的
压缩性骨折等。
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对腰部肌肉、韧带、神经受压等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
可判断腰部损伤具体原因,有助于急性腰扭伤、
腰背部肌筋膜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腰部损伤的鉴别主要是对腰部损伤后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鉴别。一般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治疗目的: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活动。
治疗原则:病情较轻者,一般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效果不佳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营养,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概率。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用于缓解腰部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中度疼痛。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丘疹、皮肤发红、哮喘发作等。
脱水药物
主要应用于创伤早期合并
脊髓损伤的患者,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也可使用脱水剂,可减轻脊髓及神经水肿,缓解临床症状。
肌肉松弛剂
常用药物:乙哌立松。
能缓解肌紧张,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
注意事项:可能有头晕、乏力、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
外用膏药
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优点:方便易行、止痛作用快。
注意事项:出现皮肤发痒、灼热、刺痛时应立刻揭掉;过敏体质者不宜贴膏药;敷贴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皮肤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抗结核药物
原则: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
用药注意事项:要注意监测肝功能,有可能会出现
肝损伤。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视力模糊、眼睛疼痛等副作用。
物理治疗
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包括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微波治疗、超短波和红外线治疗等。
具有镇痛、解除
肌肉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封闭治疗
适用于腰部疼痛的患者,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皮疹等不良反应。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中医治疗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对患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有助于改善腰部疼痛症状,缓解肌肉痉挛。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根据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手术。
如
腰椎骨折、
腰椎结核患者一般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前路减压矫形植骨内固定术、前路联合入路手术、微创经皮
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
为更好的促进恢复,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
康复治疗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腰背部肌肉练习和筋膜放松训练。症状缓解期可进行相应部位的力量训练,减少损伤发生。
桥式运动:平躺,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10秒。每日做3组,每组做3~5次。
“燕飞”动作:向前迈出半步,重心移到前腿上,两手侧平举并保持20秒。每日做3组,每组做3~5次。
治愈情况
经过积极治疗,可以使疼痛等不适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以缓解或治愈。
积极有效的治疗,可缩短病程,延缓复发。
危害性
腰部损伤未及时处理,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脊柱侧弯、骨盆倾斜、下肢的弛缓性瘫痪、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极大危害。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当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奶酪、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
戒烟戒酒。
生活管理
疾病恢复期,建议遵医嘱进行低强度的康复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或运动姿势不当。
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搬运重物,必要时可佩戴护腰。
腰背痛急性发作时,注意休息,可用热水袋外敷,缓解疼痛。
腰背部注意防潮保暖,避免受凉。
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
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病情监测
病情恢复期,需注意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异常等症状是否减轻,同时需注意是否出现下肢运动及感觉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复诊。
随诊复查
复查目的: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
复查项目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病情各有不同,常使用的有局部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等。
复查时间:需根据医嘱及时复诊,一般手术后1~2月内需要复诊,并依据复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及康复。恢复期间如有不适,可及时就医,不必严格参照上述时间。
预防
注意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维持单一的学习或工作姿势。
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可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
运动前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特别是在力量练习和大强度专项练习前。同时,应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腰部发生外伤。
避免外伤,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施工场所穿戴防护服。
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有结核、
肿瘤等病史者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